释放流动性,然后通过雇佣工人等措施,将流动性转向普通劳动阶层。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基础设施相对较差,需要弥补工业基础薄弱时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投资创造的价值比较高。
现在不一样了,我国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工业产值规模已经非常庞大,相关基建项目也基本上进入了下半场。
这时候再依靠大规模投资实现经济增长,反而容易出现产能过剩,也很容易出现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不匹配现象,有效投资占比越来越低。
于是经济发展逻辑转变为消费促进模式,让居民能够以相对较低的银行利率,从银行进行一定规模的借贷,从消费端资金流动到生产端。
相比从生产端流向消费端,这种传导速度更快,经济运行效率更高,更加具有可预测性,民众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红利。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很多基础设施支持,例如全国经济和消费大数据分析,有利于生产端提前获得消费需求趋势。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消费端资金增加,只会增加通胀,导致商品价格高涨,想要压制通胀,就必须要保证生产端能够及时跟得上。
这又涉及生产端的生产和调整效率,以前如果是用人的话,调整周期比较长,生产效率比较低,很难短时间内满足消费端的需求。
现在不一样了,生产端从业人员巨大部分都是机器人,设备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调整生产需求,增加产量很少会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
因此可以快速做到响应市场需求,消费端但凡出现风吹草动,生产端就能立即反应,从而避免消费端资金增多导致通胀。
就算消费端出现短时间商品短缺的情况,消费者只需要等不到半个月,或者提交个人消费计划,就能很快得到回馈,甚至大部分商品都能清晰地看到供应周期。
这样消费者没有必要一窝蜂去抢购,只需要稍微耐心等待一些时间,就能拿到他们想要的商品,这有效减少了消费者焦虑心态。
当然,这样的经济促进模式,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保基金,如果没有社保基金,每个人都不清楚自己未来收入会如何。
一旦未来失业,再低的贷款利率也将是压垮消费者最后一根稻草,导致还不上款,甚至严重点,会导致金融危机。
正是因为有社保基金这块压舱石在,居民对自己的还款能力有明确的预知,对贷款也没有那么抵触,能够做到有计划性贷款。
反过来,如果今年消费者消费强劲,贷款数量较高,反映到生产端收入会大幅增长,缴纳给社保基金的钱自然更多。
来年社保基金发给民众的社保金数量会增加,大部分情况下,增加的社保金能够抵消大部分消费贷款利息和本金。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居民越消费,未来获得的社保金就越高,只要不过度接待,这种模式基本上是成立的。
生产端也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商品会大规模积压,资金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样从中收获大量的利益。
相比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无疑要先进很多,一方面能够让民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且这种红利还是普及化的。
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资金、资源更高效运转,同时还能减少大量浪费,提升有效经济占比,减少无效经济数据。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背后,是有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作为支撑,其实有点类似计划经济,不过和传统计划经济又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目前这种经济运行模式,还只是刚刚开始,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不过在完善的过程中,家政服务机器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家政服务机器人是距离消费端最近的信息终端,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