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一行走了,悄无声息的进京陛见,悄无声息的离京赴辽,没有在喧闹繁华的京城,掀起任何的涟漪。
这批地方赈灾行署的先驱者,带着崇祯皇帝的期许,将奔赴全新的战场,至于能有怎样的成就,哪些能坚定的走下去,纵使是崇祯皇帝也不清楚,不过他们之中的人,只要有坚守本心的,那辽西所临境遇就会改变。
拂晓。
冉冉升起的朝阳,驱散了笼罩的黑暗。
乾清宫的平静被打破。
崇祯四年正月末,帝召内阁、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阁臣廷臣召对。
首辅韩爌、次辅温体仁、群辅毕自严、徐光启、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周延儒等诸阁臣廷臣奉诏觐见。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群臣,神情严肃,此次召见阁臣廷臣,他要做一件事情。
为大明当前秘密推行的谋改革新,在大明北方诸省治下,展开一场全方面的清查行动,以填补地方上的部分窟窿。
“从周卿赴任内阁后,主抓吏治新规诸事后,在都察院的配合下,在朝查出一批贪官污吏。”
崇祯皇帝眼神冷厉,拿起几封奏疏,掷地有声道:“朕未曾想过,在本朝竟藏着这般多腌臜事,真真是触目惊心啊。
仅牵扯到火耗一事,就追查出不少于200万两的税银,朕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可谓是寝食难安。
如果这批赃银,没有叫那批贪官污吏私藏,而是让朝廷正常收取,那先前何须因国库空虚,而向大明百姓摊派辽饷。”
殿内安静极了。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延儒他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特别是被点名的周延儒,心里难掩的激动。
看来先前他所做的诸事,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得天子这般看重,那他日后想更进一步并非难事。
“毕卿,朕想问问你,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三年,在这十年间,国朝因各地赈灾,拢共支出多少粮饷?”
看着群臣的反应,崇祯皇帝的目光,定格在毕自严身上,“在这些受国朝调拨粮饷的灾情中,又有多少虽全力赈灾又闹出民乱的?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大明各地所遇灾情可谓累年增多,这并非是一件小事情,倘若不重视起来,那大明社稷绝无安定可言。”
在崇祯皇帝逐步掌控住局势,实控住诸多军权,围绕朝堂的改变,也在悄然间推行了,他要逐步强势起来。
大明,需要强权皇帝。
“启禀陛下。”
毕自严神情严肃,上前作揖道:“据臣粗略估算,仅国朝所拨赈灾粮饷,在过去的十年间,就不少于1700万两,甚至要比之更高。
想查明具体的数额,还需调取相应桉牍,进行实际汇算才行。
且在过去十年间,国朝干预下的赈灾,闹出大小民乱诸事,不少于50起,涉及大明治下很多地域。”
面对天子的询问,毕自严唯有按实际禀明,而韩爌、温体仁、徐光启这些阁臣廷臣,对天子所询问的这些,无不是生出各异的想法。
他们都不清楚当今天子,召见内阁、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在乾清宫接受召对,究竟是为了何事。
毕竟召对的核心思想,并没有讲明。
然直觉告诉他们,事情绝对不简单。
“小2000万两的赈灾粮饷,在过去的十年间,被国朝调拨到各处赈灾。”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环视殿内群臣,掷地有声道:“且纵使在国朝的干预下,还不能确保受灾情的影响,而生出民乱。
可两地从特设赈灾行署截止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