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黄河改道,御驾北巡!(1 / 2)

听了郝光明的话,朱媺娖对朱媺姕的担忧少了些,便准备继续处理奏章。

这时内阁的人送来一叠新奏章,最上面一份赫然是河务总督张国维所呈。

内阁初批后送到御前的奏章,在朱媺娖的严令下,一律按照急、重、缓、轻来排序。若无急奏,那就是重要事务的奏章排在上面,以此类推。

张国维负责整顿江北(长江以北,非指江北省)河道诸事务,所奏基本都是重要事务。

朱媺娖又心系江北河务问题,于是批完手头这份奏章,立即取了张国维的奏章看。

看罢,龙颜大悦。

「张国维奏报,说不日便可完成‘黄河改道,借大清河入海,的工作!」

郝光明听到这话也很高兴,道:「一旦成功让黄河改道,那大明目前江北河务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一大半啊。」

「是啊。」

江北河务是夫妻俩心心念念之事,所以心里对其中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过去四年,张国维一直在为「黄河改道,借大清河入海」的事做各方面准备。

虽然后世黄河本就夺大清河入海,却是在两百年之后(咸丰年间)的事。如今是人为令其改道,当然要多番、仔细筹谋,以免酿成水患。

朱媺娖虽然相信张国维的能力,对目前河务之事也了解很多,但因为事情太过重大,她还是让秘书处将黄河改道相关的资料都拿过来,再梳理一遍。

黄河作为神州的母亲河,河道变迁相当频繁。最早有相关文字记载的是《尚书·禹贡》。

其上游、中游因为水量较少,河道变迁倒没有对生民造成太大灾难。

可是在下游,每次黄河决口、改道,几乎都会酿成重大水患。

根据后世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之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则有26次!

大明此前的黄河,是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改道形成的。

当时南宋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掘开黄河堤防,使得黄河从北入渤海,改为南入黄海。

历史上,至后世1855年之前,黄河最下游的河道其实一直都不稳定,仿佛一条真正的巨龙,时而南摆,时而北冲。

但绝大多数时候都被神州以人力逼到南面,夺淮入海。

直到大明后期潘季驯治河,黄河这条恶龙才被堪堪降服,河道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也即是此前大明的黄河下游河道。

这一次治河,使得黄河河道稳固三百年之久,直至清咸丰年间,黄河才又夺大清河入海。

朱媺娖能看到郝光明搜集的后世相关资料,因此知道,在后世历史上,清初康熙曾任用靳辅大治黄河,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过和潘季驯治河的效果相比,却要差一筹。因其不治黄河入海口,导致海口渐淤,河底渐高。等到清中期以后,黄河下游决口就越来越频繁。….

「我神州真是民生多艰啊。」

又阅览了一遍黄河改道的相关资料,朱媺娖不禁如此感慨。

郝光明却在想,这黄河每次大决口、改道,引起重大水患时,就算不是王朝末世之时,也是一个王朝后期国势下滑之时。

这也难怪神州会诞生出天人感应的学说。

不过,黄河虽然给神州生民带来了许多灾难,却也锻炼了神州民族坚韧不拔、以人力胜天的珍贵精神品质。

毕竟,从大禹时期算起,我们已经跟黄河较量了三千多年···

这边,朱媺娖在张国维的奏章上批了一个「准」

,随即便道:「相公,我准备北上,实地看一下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治理情况。

另外,接下来两年,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