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礼物(3 / 9)

掌握上下游产业,充分调动资源、整合资源,才是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

当然了,这个项目是汽车制造的后备和延伸程序,并不涉及到追加投资或者预算情况。

轧钢厂依旧保留了零部件采购团队的目的就是如此。

成本可能就是这个团队的人事成本,但轧钢厂自己的人,成本几乎不计。

但供应链项目一旦达成,那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力将远远超过钢城的汽车工业本身。

当然了,供应链项目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起来的。

它更应该同轧钢厂的汽车工业同步发展,避免头重脚轻。

当前的合作单位仅仅只有京城二汽一家,供应链内部的采购渠道也以短期订制合同为主。

但未来供应链会改变这种生产和采购格局,甚至会反过来收购零部件加工厂,再整合汽车生产的上游区域。

包培刚从李学武的介绍中看到了红星轧钢厂三产工业中小小的一部分。

但冰山一角显露出来的峥嵘便已经叫他叹为观止,更是对轧钢厂现有的,高度明确且执行力强劲的发展目标叹服、敬畏。

不是供销社的钱多了才出来找投资项目,恰恰相反,是钱少了才如此的。

正因为钱少了,就需要钱,需要赚更多的钱,对投资一事更是要谨慎对待。

好项目不多见,具有稳妥且可控制的项目更不多见。

包培刚倒是很有意愿达成与轧钢厂的金融投资合作,甚至邀请李学武同他一起,到信用社的服务网点去考察。

案件发生在东城,关键人物和矛盾点也在东城信用社。

上面及时对信用社的管理层做出了调整,包培刚是新调任到此的,自然有股子干劲。

他对东城信用社的管理和实际情况很了解,做了很多功课,甚至申请调阅了当时的案件资料。

从某个细节,也就是李学武在审讯那名主犯会计时,案件审讯记录上对李学武的个人意见做了登记。

李学武还真就没注意,是书记员书写的,他当时扫了一眼便签了字。

没想到还真有人仔细看了他对当前信用社系统的办公制度,以及安保和财会制度的意见。

包培刚也是捋着这一条意见,查阅了整个案件的调查脉络。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震惊整个东城的大案是这名叫做李学武的刑侦专家从头到尾参与破获的。

尤其是结合那条不显眼但对他来说很意外的意见,更让他对李学武这个人起了兴趣。

在跟案件相关负责人协调了解过后,他又调查了李学武的个人资料,以及轧钢厂的生产资料。

结合所有调查结果,包培刚笃定,自己是遇到真才干,有大能的年轻人了。

这话不是他的评价,是案件的负责人,以及在他调查过程中那些人对李学武的评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所以他联系了纪监那边的朋友,想要见一见李学武。

就是没想过,李学武这人在公不在私,把跟他的见面做成了公事。

不过这样一来两人的见面倒是坦荡和正常了,也就有了第二次会晤。

在考察过程中,李学武当然不会当着爹妈骂儿子,仅仅是在座谈会的时候说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包培刚看得出来,李学武的讲话还是比较谨慎的,很在意环境和身份。

他并没有失望,反而对李学武的成熟表现愈加惊喜和认同。

信用社的问题有很多,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徐徐图之。

所以,李学武就算是有对信用社变革的宝贵意见,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