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发展与变革(6 / 9)

么,现在真正发生什么。

他不怕这些人出去后不回来,即便是调查部把人带回来了,可也废了。

走出去是一道风险,走回来思想变不变又是一个考验。

但为了未来的发展,这一关必须闯,否则在未来的人事变革中,还要蒙受更大的损失。

包括老彪子、闻三儿这些人,在回收站发展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便不能再负责具体化的业务,是跟不上时代进步的。

如何变,如何准备,这是回收站在未来十几年内必须面临的重大抉择。

有这十几年的存在,可能未来他们能走的路更长远,更有自主和决断。

回了老彪子的信,回了西琳的信,又看了边疆的报告,以及钢城的报告书,总算是对自己产业大概情况有了个了解。

这里当属边疆的发展最为薄弱,盖因边疆回收站的成立时间太短,基础太过于薄弱。

这还是有许宁过去边疆办事处主持工作,对他们照顾有加呢。

再加上承接办事处与地方的业务,早有大商人的底子在,不输于零基础起步。

丁万秋独当一面,很有干劲和闯劲,为了早日去港城,也要有资本完成自己的目标,他是豁出老命了。

肖建军年轻,但有思想有文化,更跟着丁万秋学着真本事,他的发展才是李学武最为看好的。

至于说大春和赵老五,两人的发展因为家庭出身和教育、成长背景关系,限制了未来进一步提升自我。

即便是有时代的机遇,有平台的辅助,这样的人也难当大任。

不是瞧不起人,恰恰相反,李学武对他们更为看重和依赖。

高端人才在未来是不缺的,缺的恰恰是核心层面的忠诚力量。

有些人能力高,赚钱能力强,但不好把控。

资本只需要在关键位置放一个可信赖的人,起到钳制作用,那整个生产链条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李学武尤其钟意大春,比较赵老五具有灵活的头脑,但同样拥有做事的底线。

即便明明知道李学武驱逐了张万河,但他依旧选择了听从命令,前往边疆开拓进取。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李学武驱逐的仅仅是张万河的人,并不包括所属势力和关系。

甚至张万河的儿子张大勇还在俱乐部上班,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山上的老家也是一样,除了那些动手伤人的,其他人家并没有遭殃。

成王败寇,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况且吉城的西琳并没有要求大强子对那些人的家属赶尽杀绝。

她不是这样的人,李学武也不是。

为什么调走丁万秋?

因为丁万秋不怕这个,他甚至想要用那些人来换取李学武的信任和支持。

李学武不是杀人狂魔,虽然他不讲究什么祸不及家人那一套,更不会固执地以为山里的家属跟这件事没有一点关系。

但他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

求财不求命,杀人永远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深渊。

所以,大强子深刻领悟李学武传递过去的信息,只是将他自己坏到了村里人的对立面,并没有恶到人神共愤。

吉城,是相对于边疆回收站发展第二弱的单位。

这跟吉城的工作迟迟没有打开有一定的关系,更因为轧钢厂的办事处在去年下半年才实施联系也有关系。

加之张万河在本地的势力盘根错节,整理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造成了去年吉城回收站的发展起步早,发展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