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惦记着,今天挪用一点,明天挪用一点,十天半个月的就要见底了。
所以他是一天都不想等了,早早地用200万换回来一大堆科技工作者和技术科研设备才好。
他让夏中全那边列了一个单子,关于这一次技术攻关和当前科研所需要攻关的技术都写上。
摇人是一定要找对方式方法的,通过工业这边找也能找,但不对路子,找也找不多。
他直接找的韩殊,这位钢铁学院的教务处主任,请她在学术界帮忙搜寻与对应技术相关的人员。
从学术界往工业界找很方便,从工业界往学术界找很难。
因为干工业的都鸡贼,知道有好技术和好工程师都攥在手里不撒开,你问他他也说不知道,没有。
但学术界不一样,大家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追求,你帮我,我帮你,你好我好大家好。
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对象,对象联系老师,这么一串一串的找,李学武的两百万都不一定够用。
他跟李怀德申请的条件也是极为优厚的,来校搞技术科研的学者一律与现在的科研员同等待遇。
生态工业区完成建设后,这些人与教授、教师以及优秀工人享受提前分房的待遇。
配偶和子女的关系可以随学者一起调来京城,直接办理入厂手续,工资比对工程师的待遇。
原来多少级现在还是多少级,但在安全和技术扶持上绝对不是一般的提升和加持。
尤其是待遇中的一项,红星厂不会阻止对方在高校兼职。
也就是说,在厂里赚一份工资,有能耐的还可以赚高校一份工资,只要不耽误厂里的工作。
华清和钢铁学院的技术型学者自然是要搂一批的,反正现在还没正式复课。
京城其他高校韩殊也有关系,自然是发动关系网,只要愿意来红星厂工作的,即便是已经下乡的,也可以把工作关系调过来。
有这美事谁不愿意来?
这个时候工作调动分两种,一种是单位主动给你调走,另一种是你找到了接收单位,你把关系调过去,只要对方接收就行。
唯一的阻碍是原单位不放人,关于这一点李怀德说了,谁不放人他就去谁的单位找,一定支持李学武的人才圈地计划。
现在李学武就是挥舞着钞票,给那些高校和工厂技术性和学术性学者撒网的老渔民,一网一网地往上捞鱼,还都是大鱼。
很难说这个时候从高校把关系调动来工厂是好是坏,但在这些学者的脑子里想的是,先回城再说。
晚上在李学武家里,韩殊带着孩子来的,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平日里韩殊要上班,董梦元又要上学,所以母子两个也少有时间往这边跑。
尤其是顾宁也上班了,白天不在家,晚上天黑了不方便来回。
今晚还是李学武下班后绕路去家里接的他们。
“姑!我要那个——”
李姝可会使唤人了,心眼子算是彻底随了李学武,一点亏儿不吃的那种。
小嘴儿更是全学了李学武,啥话甜就说啥,尤其是跟着老太太和刘茵的时间多,秦京茹也是话多的,她是一点都不认生人啊。
见韩殊的次数虽然不是很多,但见面了可知道怎么叫人了。
以前字音咬不准还能叫成猪,现在大姑小姑叫得可顺嘴了。
她想要啥,不会直接跟你说,先逗两句,大姑你家跟哪啊,你咋来的啊,家里都好啊。
反正就是老太太和刘茵她们日常跟外人说话学来的,三句话说完了,关系差不多了,再求你帮忙。
现在她指着柜子上的糕点盒就求到韩殊了,爸爸妈妈不给多吃,家里来客人了,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