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派系,但或多或少有点倾向性,以某个表演派系为主。
体验派,要求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周迅、郝蕾等演员便属于体验派,这种体系难入戏,难出戏,技术含量高。评论家常常称赞这类演员有灵性。
表现派,要求先塑造成一个“角色的形象”,然后再表演出这种“形象”。国内表现派演员有张国立、王刚等演员,这一类表演更容易塑造形象,但内心戏较为薄弱。
方法派,大多时候不被目前的大陆教育体系认同,不少人把它认定为体验派的延伸。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在于,它不要求演员和角色身心合一,允许演员自主创造演绎,对情感进行替换。
打比方,李安曾经在《理性与情感》对艾玛要求,必须演出其他情感,不是被妹妹要死打动,而是演出“恐惧”。他认为,如果用太熟练的设定,容易流于匠气。这就是用情感替换的方式。
香港演员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方法派表演,例如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等人。
大陆演员中陈道明老师也是方法派,他曾经创造出“一惊一乍”的表演方法,在影视作品中有许多设计的环节。不过,他的表演中也有一部分体验派特色,因为内陆主流多数不承认方法派,所以习惯性把他归纳在体验派中。
表演是一种技巧。
演员总不能脱离这种技巧。
现在许多流量艺人否认这种技巧,对于这种流量,追究他们的表演派系,他们就无地自容了,多数给出的答案要么沉默,要么“我有我自己的表演方式”,要么“我们要创造出新的表演体系!”,这便是划分演员和骗钱的最大区别。
因为吴处儒给我们的时间不太够,体验派演员需要太多的经验和天赋了,我们又很难在表现派演员中找到那么年轻、那么绝伦的演员。
所以我寄希望于,能否找到很聪明的、能理解我意图的,有方法派的技巧,能让我与他们合作,完成影片整体结构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