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饭了!”
“大伙儿去吃午饭了!”
“快快快!”
……
人群一点点地涌动,朝食堂挤去。说笑声,吵闹声,夹杂着对时事的讨论声蜂拥而至,嘈杂地挤在了这么小小的一间屋子内。大伙儿拿了工具,打了饭,然后就找地方去吃和休息。剧组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好人、坏人、懒惰的人、勤快的人、慢吞吞的人、急性子的人、混日子的人、想出人头地的人、做白日梦的人、得过且过的人,还要兢兢业业工作的人。
早晨拍得不尽人意。我让吴曼琳再酝酿下情感,借着门庭,把院内的场景拍摄完了。两旁灌木稀疏,可拍戏,也足够了。送彩礼的环节就此完毕,古人讲究六礼,这大概是纳征的环节。拍戏本来就分走心戏和场面的戏份,像这种场面,用不着人人都饱含深意,只要不出差错,那就没问题了。
而吴曼琳仍是怎么样都无法入戏,茫然失措的。那神情恍惚的表情都比刻意演出来的效果要好。
可镜头一对上去,神情又变了。
我在吃饭时想了个主意。
“这样吧,我们先出戏。”我跟吴曼琳说,“你想想你小时候。”我偷偷给摄像机打了个开机的动作。
“小时候?”
“对。”
“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好日子。”吴曼琳忽然说,“我没有早恋过,也没有喜欢的同学。”
“不用想这些。”
“那想什么?”
“过去的记忆啊!”我解释道,“比方有没有淘气的同学,上课调皮捣蛋不听老师话的,还有个性孤僻的,不太合群的……”
我这些话吸引了吴曼琳的记忆。
“我就是那种孤僻的。”吴曼琳说。
“……”
“没有什么朋友。”吴曼琳说,“我小时候太穷了。女孩子在一起容易攀比,有钱的,能带来玩具的,打扮漂亮,有小花绳的,有很多朋友……太穷的,带来不了东西的,就没有人陪着玩。”吴曼琳略一思索:“可能我个头高,也有一个原因。”
“……”
“个子高,就容易被分到男生旁的座位。男孩子都抱圈子玩,女孩也一样,我就没有朋友了。”吴曼琳说。
“——咔!”我对摄像师说,“可以了。”
吴曼琳:“……”
“刚刚那段表情自然。”我向吴曼琳道,“演员不是好当的职业——一辈子各个剧组跑,每天都在认识新的同事,无法在一个剧组里长久地留下来,是个流动性大的行当。”其实在圈内愈久,愈会同情演员,知道他们的苦楚,这是自然而然的。“他们与普通的流动小贩、超市营业员不同的,必须要真情实感,把内心的一些波澜重新投射到戏剧活动中,这便是表演艺术。”
我再怎么强调自然。
吴曼琳也不会自然地去表演。
所以不如让她想些毫无关联的东西,那种淳朴,自然就出现了。“实乃下策,不得已为之。”我对吴曼琳说,“这也是讲戏的一种……打比方,你知道我特色,剧本中说见到恋人死了,我可能会叫你表达出悲伤;而看到多年未曾见到的恋人回来,表演要求却是惊吓。”这就是说戏了。
不把戏的感情理顺,那演员就是吹胡子瞪眼睛。
而让演员自主发挥——老戏骨,不用我多提,他们会找感觉,甚至比我指点的更好,那时意见只是偶尔提提了。年轻演员不少因为经历,表演得太过单薄——不是人人都能像陈佩斯表演吃面条时,站立东倒西歪,拿筷子去刮碗沿;也不是人人都能像周星驰,饭盒被扔去喂狗,能挤出尴尬不知所措无奈且受伤的那一笑。
摄像师开始拆架子,小心翼翼往扶梯下挪。“你小心点!对对对,先把器材递下来!”下面有人叫嚷。搭手的,看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