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诸亲(求双倍月票)(2 / 3)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2992 字 5个月前

张英也生了七子,只是第五子早夭,只剩下六人。

张氏一族,子嗣繁茂,整个家族都是兴起之势。

珠亮道:“可是张相族人,并不曾听闻有高官显宦。”

族人再多,也是依附张英这一房的,不能给什么助力。

福松常跟张廷瓒亲近,知晓的更多些,道:“要说张家发迹,要追溯到前朝了,差不多是五世祖的时候,张家就出了进士,换了门第,张相曾祖父、伯父都做到三品大员,只是那是前朝的官,不好提了,有个堂叔,是本朝高官,官至兵部尚书,只是壮年薨逝,当时张相才应童子试,没有借上什么力。”

珠亮佩服道:“这就是书香门第,累宦人家了。”

居然跟勋爵人家似的,长盛不衰。

富明也道:“不是说张家二爷的岳父,也是坐到了京堂,小小的桐城,还真是人杰地灵,居然出了这么多高官。”

福松道:“等你下场试了一回,就晓得了,这应举业有些经验、技巧在里头,一代代传承下来,子弟学习都有自己的章程,跟埋头苦学又不同,不管是顺天府乡试,还是江南乡试,榜上有名的,还是以官绅子弟为主,真正寒门陋室子弟,少之又少,往后张家的举人、进士少不了。”

珠亮道:“江南富裕,士绅多,文气也足。”

富明咋舌道:“在京城的时候,就听说江南富裕,读书人多,还真是不一样,怪不得得了机会,京官子弟都要寄籍应试。”

张廷璐叔侄都是寄籍顺天府的。

还不知以后如何。

没有分卷之前,顺天府乡试比江南乡试好上榜。

不说别人,就说张英的三女婿,也是少年秀才,结果参加了四、五次乡试,都没有过。

不过也跟桐城所在省份有关,桐城地处江南,子弟要参加的是江南乡试。

江南乡试,解额说起来比顺天府解额多,有一百三十五名,只是这是两省的名额,江苏占七成,安徽占三成。

桐城隶属安徽省安庆府。

分卷以后,京城官员子弟应试的人数,是江南乡试官员子弟的数倍,可是录取名额比江南乡试的还少,难度一下子增大了。

小些的张家子弟,还能重新选择,在原籍考试。

可是张廷璐跟张若霖叔侄,已经在顺天府寄籍,就只能在顺天府应试了。

这叔侄的应试之路,应该没有张廷瓒跟张廷玉兄弟那样顺当。

时间不早,简单梳洗,换了衣裳,兄弟三人就又到了张家上房。

他们三个一个是未来姑爷,两个是亲家小辈,不算外客,张家上下就都全乎。

除了张英夫妇,如今在桐城的张家人还有三子张廷璐夫妇、四子廷??夫妇、六子廷瓘夫妇、七子廷瑑、张四姑娘与如今住在娘家的三姐儿夫妇。

张家孙辈,只有长孙张若霖成家了,其他还有十来人,另有外孙、外孙女两人。

加起来二十多人,正房里满满当当的。

儿孙这里,除了几个年幼的,都随着张英陪客。

女眷那里,则是都环绕着姚夫人。

兄弟三个出京的时候,觉罗氏再三嘱咐,汉人规矩跟满洲不一样,在女眷面前要更有礼些。

眼下福松三个,就很是乖巧模样,并不往女眷那边张望。

倒是女眷这里,晓得这三个少年中,年岁最大,长得最好的就是四姑爷了。

几位嫂子就看着四姑娘笑。

四姑娘捏着帕子,脸色泛红。

等过了端午,她就要离家,随着三哥进京待嫁,没想到这个时候福松会来江南。

张三姐站在妹妹旁边,三十多岁,因为生活操劳,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