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师跟敌军交上手了!”再度从前方返回的扈红练向赵宁禀报。
赵宁眼下还不方便去前线,他要是出现在雁门关外,必然引起萧燕警觉,说不得对方就会因此判定晋军北境主力在此。
赵宁问了跟先前一样的问题。
扈红练一一答道:“根据火力配置与军队装备,确认跟十一师交火的是戍卫军。
“萧燕这回出动了两个军,其中两个师正面阻击,两个师迂回绕后直插腹背,另有两个正在向南行进途中,预计会构筑阻击我们增援的阵地。”
赵宁不禁哑然失笑:“萧燕这是打定主意要吃掉十一师了。”
围攻十三师时,萧燕出动了三倍数量的近卫军,戍卫军火力不如近卫军,萧燕就把数量提升到了六倍,这种打法不能说错,只能说萧燕对晋军的恨意与忌惮极高。
高到了一有机会,便要拼尽全力给予打击、绝不放过的地步。
“殿下打算如何应敌?”扈红练不无期待地问。
赵宁看向黄远岱,后者摸着胡须徐徐道:“依照先前的布置,如果两个师不能调动太多敌军,我们就要出动第三个师。
“眼下已有三个军的敌人冒头,如果我们再派出中路突进,跟左边的十三师、右边的十一师相互呼应的部队,就能把萧燕的后续力量全都调出来。”
说到这他顿了顿,进一步整理思路,没有很快给出后文。
赵宁明白黄远岱的顾虑。如果此时他们再派出中路突进的部队,依照常理的确是能进一步让敌军力量暴露出来,但同时自身的战术意图也会显露无遗。
当萧燕看到晋军三个师正面挺进的时候,她会怎么想?
认为晋军犯傻,把精锐送进虎口吗?
她一定会想,这是晋军的刻意安排。
那么,晋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当然不是用三个师去对决她的全部大军,而是以三个师为探路先锋,等到她的兵力全部浮出水面,立即主力全部出动与之决战。
大军在草原决战,这是天元大军期望发生的事。
如果天元大军的统帅是个普通人,那一定会很高兴的接战。但眼下在关外的是萧燕,她一定会想很多,会分析敌情敌意。
她首先会想,在不知道关外有多少敌军的前提下,晋军凭什么敢这么安排?
当然是自信实力够强。
也就是说,萧燕会觉得雁门山有晋军北境主力!
当得知这一点后,萧燕还敢与晋军对决吗?她会不会立即下令跟十三师、十一师接触的部队脱离战斗,然后全军后撤?
赵宁也好黄远岱也罢,都不是萧燕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准确知道对方的想法,他们只能根据战场形势与往日对萧燕的了解,来判断对方可能做出的选择。
萧燕有没有可能让全军后撤?
赵宁与黄远岱都不敢说一定没有。
为何?
跟敌人交手,无论是沙场征战还是江湖厮杀,亦或是日常中的其它较量,最忌讳的就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进入对方的节奏。在明白晋军的决战意图后,萧燕有什么道理让晋军得逞?
如果雁门山一带没有晋军主力,萧燕对自己的大军有信心,对胜利有把握,那当然乐意跟晋军决战,可如果判断出雁门山有晋军主力,萧燕哪有明知山有虎,还一定要向虎山行的道理?
对萧燕而言,面对这样的战场态势,最保险最稳重的策略,就是全军后撤。
草原辽阔,没有关山阻塞,不存在让出兵家必争之地这一说,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进退自如,今日退了,明日还能再来。
重要的是,后退就能再度隐入辽阔草原,重新获得战争迷雾的覆盖,让晋军盘算落空,成为无头苍蝇。而后他们就能根据实际情况,优哉游哉地决定是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