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什么有用的蛛丝马迹。这可就有点不合情理了,不仅不合情理,简直可以称之为不可思议。
他们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实力,但是相比之外在,他们更愿意相信内在、肯定自己。所以,在寻找原因的过程当中,他们习惯从外面开始寻找。
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原来凶手早就在第一起案件被发现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其他的犯案。
现阶段,凶手根本就不可能再出来作案;再出来的,就只是那些他曾经犯过却还没被发现过的案子。
想到这,专案组的大部分成员都泄了气,最后在马鄂的威严和傅斯年的坚持下,所有的人才重新鼓起了勇气,坚定了破案的信念。
接下来,被发现的案子越来越多,而从每一次发现的案子中,专案组的成员们都能够发现一些有利于案件侦破的线索。
这些线索使得他们对于破案的信心越来越大,动力也越来越足。
可是,其中的一些人渐渐地发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
那就是,这一切有用的线索都是凶手故意透露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专案组的成员们有动力继续调查下去;而凶手那个时候,很有可能已经得手了。
傅斯年就是其中一个,白沐教授也是其中之一;后来,连汪洋法医也发现了这点;渐渐地,大家的表情都充满了无奈。
每个人都不说出来,彼此心照不宣。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相,而是身上这股凶手给予的动力和希望。
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着凶手指定的方向前进着,终于在4月28日那天,通过松花江下游发现的浮尸找到了松花江上游的孤岛,并从孤岛上发现了一间三层楼的密室。
他们打开了密室,看到了里面残缺不堪的真相。
他们终于发现了凶手的老巢,可是在对这件密室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却越发感觉到了凶手的强大和自身的无奈。
最后,从调查结果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那就是,目前失踪的十五位大学生恐怕已经全部遇害。
对于这个事实,他们或许只是难以接受。但是对于傅斯年接下来的推论,每一个专案组的成员则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抗拒态度,包括马鄂在内。
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随时都可能崩断那根弦。
“十五位大学生死于互相残杀,死于彼此间的人性。”
对于这样的推论,没人愿意接受,就是提出这一推论的傅斯年也在努力说服自己不该如此去想。但是,当听完了他自己对于“10.21专案”的推论过程,每一个组员都沉默了下去,彼此呼吸不顺。
案件影响:刚开始的时候,案子并没有得到执法人员的重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等到马鄂警长因为自己儿子的失踪而心急如焚并向上级请示立案的时候,案子才开始被上级领导所了解。再加上之后接二连三的同类型案件的发生,终于被上级领导所重视并同意了立案。
那个时候,闻风而来的各大媒体的记者已经开始托人打探相关消息了,没过多久,便纷纷抢着对还在继续的连环失踪案件进行了不乏夸张的描述。
也是托这些媒体的福,广大群众才接触到了这起案子,他们的生活当中也才有了这样一味多滋多味的佐料,稍微解了一点生活本身的无聊单调和枯燥无味。
经媒体这样一报导,执法单位压力就大了起来,上级下了死命令,务必在短期内将这起连环失踪人口案件给侦破。
那个时候上级领导雷霆大怒,却似乎只是为了个人的丰功伟绩。他们吃不香睡不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位置坐得不安稳和不踏实。
而他们本身也的确无能为力,能做的,似乎除了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