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上,高逊志上来就放自爆式大招。
“天下唯有一理,故推至四海而难,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代不易之理。
汉虽不能复三代之治,然犹尊君卑臣,敦尚名节。
然魏晋以降风俗日坏,叛君不以为耻,犯上不以为非,可谓惟利是从,不顾名节,以至于有唐之衰。”
基本不怎么需要翻译,高逊志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道理就是礼义,这是三代开始就明白的,汉朝虽然不如三代,但做的还不错,魏晋以来越来越垃圾,风气越来越败坏,所以有了唐朝的衰落。
也就是说,按照从三代到汉唐的历史经验教训,如果不讲礼义和三纲五常这些东西,社会风气的败坏是必然的,所以治理天下必须以礼义为先,强调伦理道德在治国过程中的作用。
单独从这些话来看,高逊志说的没什么问题。
但卓敬的嘴唇一直在无声地示意高逊志。
“.别说了.别说了。”
然而跪坐在当面的高逊志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朗声说道。
“自李世民以来,不复论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循循然中唐凌夷,之于五代,天下荡然,兵强马壮者王之,莫知礼义为何物矣。”
在卓敬凌乱的眼神中,高逊志完成了绝杀。
“国家之治乱本于礼,夫治天下之具,孰先于礼义者?”
卓敬起身,干脆利落地说道。
“——我认输。”
随后拱了拱手,头也不回地走下擂台去,一秒都不想多待,一句评论都不想发表。
果然是一个回合定胜负。
严格地来说,击败卓敬不是高逊志,而是朱棣。
高逊志敢说这话,属于是为了赢连命都不要了。
台下的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连哗然都没有,这么多人的现场,竟然静悄悄到只有呼吸声,夸张点说,落针可闻。
这时候大家关心的不是自己赔钱赚钱,而是永乐帝会不会恼羞成怒杀人。
当然了,台下没人敢抬头,去窥探旁边二楼窗户后面“皇帝”的脸色。
但“皇帝”此时已经快急哭了。
“父皇,要杀要剐您说句话啊。”穿着朱棣龙袍的朱高燧不敢回头,小声说道。
“砰”
朱棣把桌案上的杯盏茶水全部扫落在地。
他跟他爹一样,从来不搞什么喜怒不形于色,老朱家的皇帝,生气了就要杀人,从来不憋在心里把自己气出病来。
什么喜怒不形于色,那是没能耐掀桌子的人才玩的。
朱高炽也被吓得缩了缩脖子。
这一幕,似曾相识。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景清
朱高炽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名字。
“父皇息怒,此等狂徒没必要跟他一般见识。”朱高炽赶紧劝慰道。
最终,朱棣还是冷哼一声。
“看在是国师组织的擂台赛的份上,朕放他一马,再有下次,定斩不饶。”
高逊志与卓敬的这场关于“义利”的辩经算是结束了,只是朱棣的话,却让不少人心惊胆战起来。
一名身着绯袍的大太监走了下来,警告了高逊志和曹端后,这件事被轻轻揭过。
第三场,是高逊志对阵张宇初,以“王霸”为主题。
这里必须要简单介绍一下王霸之辩的起源和背景,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永乐元年思想界的动荡里,王霸之辩是继义利之辩的另一个极端重要的争论点,因为这直接涉及到了程朱理学所推崇的孟子与姜星火新学所推崇的荀子之间的理念之争。
王道与霸道的说法,一开始是孟子提出来的,也就是孟子关于君主应该走什么样的治国路线的看法,所谓王道,孟子的定义是“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