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的沙漠,绕过去袭击明军的运粮队。此时是有很多绿洲的,一旦遇到明军精锐,西夏轻骑立即渡河钻进沙漠里。
这确实把岳飞、韩世忠搞得很烦,只能沿黄河撒出轻骑观察敌踪,一遇敌情立即点燃狼烟报信。
之前攻下来的诸多西夏碍城,本来就具有烽火台的作用,现在正好驻扎少量士兵利用起来。
直至明军逼近三十里外,李察哥终于带兵出战。
数千较弱的步兵,被李察哥留下来守城。
八千来自镇燕军司的骑兵,被李察哥派去北边埋伏,沿乌加河绕到明军侧后方二十里。
上万轻骑兵被李察哥撒出去,闹出动静扰乱明军轻骑,以达到遮掩战场的目标,顺便帮那八千侧绕友军打掩护。
李察哥亲率剩余步骑徐徐前进。
岳飞、韩世忠这边,则是清一色的骑兵,约有三万两千人左右。
步兵要么被留下防守天德军城,要么沿途驻守各处碍城,就连炮兵都留在最近的碍城里,等骑兵围城之后再把火炮拖过去。
两军之间的距离,被渐渐压缩到十余里,双方轻骑还在游走厮杀。
当相距只有三四里时,李察哥投入更多轻骑兵,并让步兵整理队形列阵向前。
李察哥的九万大军,真正的核心精锐,其实只有八千人。
两千亲军。
三千铁鹞子。
三千强弩兵。
强弩兵由李察哥一手打造,是西夏军队里比较新的兵种,为了射破宋军的军阵而建,甚至号称能射穿宋军的重甲。
这种强弩的弓臂皆杂牛角,箭头则冷锻而成,穿透力胜过宋辽的普通弩箭。
士兵的来源五花八门,不论哪个族的都可以,但必须身强力壮,因为还配有盾牌防箭。
北宋末年,西夏强弩兵被打残,直至大明建国都没恢复。
明金大战那些年,李乾顺在建立火器部队,而李察哥却在恢复强弩兵。
西夏其实还有一种卫戍兵,装备好得令人发指。它挑选宗室、豪族子弟当兵,说白了就是“质子军”,初建时个个勇猛善战。现在已经沦为“大汉将军”,充当皇宫侍卫和仪仗队,真打起仗来估计逃得飞快。
此时此刻,两军对垒。
来自南方两大军司的步兵,列在前排和两翼,分为好几重军阵。
一部分轻骑兵绕去战场两侧,一部分轻骑兵列在两翼。还有两支轻骑兵,护在中军两侧,他们负责配合铁鹞子出动。
李察哥的亲兵和强弩兵,作为中军静观变化。
岳飞立于一座小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很快发现己方的轻骑扛不住了。
那些轻骑来自草原各部,铁箭头都不够用,披甲率也非常感人。面对同样装备的西夏轻骑,但西夏那边的人数更多,打着打着就开始不断后撤。
“令杨沂中出击!”韩世忠对传令兵说。
河北大战之后,韩世忠从山东调往陕北,帮朝廷收取那些军阀的兵权,杨沂中就是那时归入韩世忠麾下。
却见令旗挥动,随着一阵战鼓,杨沂中率1500骁骑杀出。
正在追杀草原轻骑的西夏骑兵,见状吓得纷纷勒马后撤。他们可不敢跟骁骑兵硬碰硬,胡乱射两箭就跑,把大明骁骑诱向己方大阵。
韩世忠又喊:“李昱出击!”
李昱原为北宋厢军军官,后做了山东巨寇,极盛时拥兵数万,这个时空被张叔夜带兵收服。
杨沂中、李昱二人,各率1500骁骑,把败退当中的草原骑兵救下。然后他们继续冲杀,顶着敌军漫天箭矢,冲向西夏大军的两翼轻骑。
骁骑兵虽不如重骑那般武装到牙齿,但也人马俱披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