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很是风光了一把。
听着耳旁鞭炮之声、赞叹之声不绝,看着街道两边无数百姓艳羡的目光,张永祺感觉心得志满“今日之荣光,可谓人生之至乐也!”
参加完专门为新科进士举办的琼林宴之后,沈荃张罗着,约上一众同年于当晚去老师府上参加谢师宴。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瞿正博、张永祺等自是不会推辞。
于是,三人同行,相跟着一块往吴府而去。
“瞿贤弟,琼林宴之后,按说赐我三人为翰林的旨意就应该下了,接下来就该去吏部领取告身文书,却不知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差子,怎么没有旨意啊?有没有从世伯那里听到什么?”沈荃问道。
沈荃,字贞蕤,松江人氏,生于天启四年,三人之中最长。
“家父从不在家里说政务,像这种事朝廷自有法度,小弟也不敢打听。”
瞿正博虽最年轻,因为是状元,所以走在正中。
他手里挥着一把折扇,笑着回道。
“张贤弟,你也没有听到什么消息吗?”沈荃转头问张永祺。
“没有。沈兄,看你如此急迫,一会儿见了老师当面问一问就是了。”张永祺面色平静,淡淡地答道。
他对沈荃如此耐不住性子很是不爽“该来的自是会来,何必着急呢?心性不稳怎么能当大事?瞿正博别看年轻,心眼可不少,你问他就会告诉你吗?”
“呵呵,愚兄可不是急,这有什么好急的?照例瞿贤弟授翰林院修撰,你我二人授翰林院编修,这都是定数。”沈荃被张永祺暗刺了一句,呆了一呆,呵呵一笑说道。
“是啊,我三人同入翰林,日后登阁拜相,辅佐圣君,大展宏图之志,自是指日可待啊。”张永祺听沈荃提到翰林,一下子撩到了他的痒处,一副雄心万丈的语气说道。
“二位仁兄,当今圣上行事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可以常理度之啊。”瞿正博笑着轻轻点了一下这两个心如热炭的同年。
“瞿贤弟,当今行事再不可以常理度之,你我授翰林却应该是不会变的,你大概想多了。”张永祺道。
瞿正博笑了笑没有搭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