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小成不说话了,旁边桌的人也叫嚷起来:“这是什么菜?给这么多?”
“拆烩鲢鱼头,淮阳名菜。”中年大妈往后看了一眼,道:“你们就别点了,这是袁大师父特意做的,别指望再来一盘能有五斤的鱼头。”
“为啥呀。”后桌不满意了:“他们也是来吃饭的,我们也是来吃饭的。”
中年大妈牙缝里蹦出一句“爱吃不吃”,秒杀全场。
杨锐的目光完全锁定在鱼头上。三十公分的鱼头,比一个人的小臂还要长,中间一劈两半,露出嫩白的鱼肉来。
汤是浓稠而乳白的,有点像是刚才的文思豆腐,却是咕嘟咕嘟的冒着气泡,瞬间勾起人的食欲。
服务员好心的提醒道:“先喝汤,再吃肉。这是袁大师父用鸡汤熬的底,一般人喝不到。”
杨锐不说话,先是恭恭敬敬的盛满汤,也不用汤勺,就站着用碗喝了一口,又一口,再一口,才吁出一口热气,笑道:“好喝。”
服务员勾了勾嘴角,道:“好喝就行。”
一碗汤喝下去,浑身都感觉热乎乎的。
杨锐一把脱掉大衣,拿起汤勺,朝着鱼头的眼窝部位挖下去。
他先挖了一只给吴倩,再挖另一只给自己,接着才说道:“这个部位叫鱼膏,是鱼头的精华所在,你尝尝看,绝对好吃。”
80年代的女孩子,远没有后世的娇气,更不会因为兔兔可爱就不吃兔兔了。
吴倩大胆的用筷子夹起一半的鱼膏,放进嘴里。
浓郁的香气,立刻在嘴里迸发出来。
纯净的胶质配合高汤的滋味,具有鲍鱼也不曾有的风情。
杨锐夹了大大的一块,微微闭眼品尝。
在京城的一个学期,他除了做实验,有一半的娱乐活动是在各大饭店进行的,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自然没有少吃。80年代的北京具有相当的人才集聚效应,各家酒店的特级一级厨师层出不穷,虽然在这些地方吃饭需要宝贵的外汇券,可还是有人三五不时的愿意尝鲜。
当然,还有杨锐这样的土豪流连忘返。
春和楼早年从扬州迁过来,是正宗的淮扬菜路数,但如今镇堂的袁大师父,却是本地出身的特级厨师,他做的菜,自然又吸收了河东当地的特色,非常符合杨锐的胃口。
两人一脸满足,留下小成拿着汤勺不知所措。
鱼膏来自于鱼眼部位的胶质,杨锐唰唰两勺子下去,几乎没有剩下多少。
小成同学有心舀点残羹尝尝鲜,又拉不下面子。再看杨锐有条不紊的先喝汤,再吃鱼膏的动作,小成更担心弄错了步骤,惹人笑柄。
这么一耽搁,杨锐又动了筷子,将剩下的鱼膏全部扫掉,吃干抹尽,还顺口道:“不敢吃鱼眼呀,那你估计也不敢吃鱼唇了。”
说着杨锐将两瓣鱼唇全部夹走,还是一半给自己,一半给吴倩,且道:“鱼唇和鱼膏不一样,这个是越嚼越香的。这道菜之所以要用大鱼头来做,就是为了吃鱼膏和鱼唇。古代的大户人家宴客,鱼膏鱼唇各给主座的客人一份,左右再分享一份鱼膏和一份鱼唇,其他陪客就只能吃鱼肉了……”
刚刚准备放弃步骤,已然将筷子搭在鱼肉上的小成听杨锐这么说,顿时气的鼻子冒烟……
“等我的人来了,等我的人来了……”小成默念三遍咒语,低下头来,一心吃菜,再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鱼头快吃完的时候,小成叫来的两个朋友终于到了。
小成随口给杨锐介绍说:“这是老八,这是小武,和我从小玩大的。”
招呼两人坐下,小成又道:“这是杨锐,去年的高考状元,牛的不得了,我爸让他跟着我。这位是吴倩,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