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节 材官不死(3 / 4)

谢大兄告知,吾感激不尽!”

“大郎还是快去上林苑吧,据说这次只选拔五十名材官,要是去晚了,名额就要被人抢走了!”那朋友说道。

“嗯!”李沮点点头,拱手告别。

………………………………………………

当李沮抵达上林苑的羽林卫驻地,当地,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数以千计的人,拥挤在一起,人人都伸长了脖子,希望能入选羽林卫。

进入羽林卫,几乎就跟考举考中一般!

谁不知道,现在,羽林、虎贲两卫,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军?

更何况,这两支部队,从成立起,就一直参与了几乎所有汉军的军事行动。

无论是东征朝鲜,还是北伐匈奴。

羽林、虎贲的健儿,总是冲在战争的最前线。

他们靠着赫赫战功和不朽武勋,将自身打造成了天下第一雄军。

哪怕是细柳营,也甘拜下风。

对于关中人,对于天下的英雄来说。

哪怕是能进入羽林、虎贲,做个看门的卒子,也是与有荣焉!

更别提,这两支部队,待遇优厚,地位崇高。

上次,马邑之战后,因伤退役的那数十位士卒,甚至还没回到长安,就被各个列侯、勋臣,高价请回家,当家臣或者宾客,作为训练他们的子侄的教官。

年俸都是数百石的粟米,加上等值的金钱,逢年过节,还要有红包。

就这样,还挖不到人!

因为,汉军的其他部队,对这些人,也是求贤若渴。

只要愿意去,一个虞侯的职位,虚席以待。

甚至,有人直接拿出了司马一类的位置诱惑。

尽管,那些人都是因为是胸甲骑兵的退役官兵,才如此受追捧。

但,其他虎贲和羽林卫的士卒,若是因伤或者到了年龄退役,至少也能出任地方郡国的蔷夫、游徼,甚至能做到县尉和县司马。

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考举可能还会罢官。

但这羽林和虎贲,却是金饭碗。

只要选入了,就等于一生无忧。

但,这两支部队,也是汉室最难进的两支部队。

哪怕是个卒子,也是百里挑一。

据说,当初,虎贲和羽林初创之时,天子,命令义纵和剧孟,挑选成员的标准就是——百里挑一。

所有羽林卫和虎贲卫的士卒军官,全都选自天下郡国,汉军各大主力的精锐。

而且,有身高、年龄限制。

三十岁以上,七尺五寸以下,连摸这两支军队的门槛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现在,就更夸张了。

哪怕是如今的虎贲、羽林两卫,经过了几次扩充,总兵力都接近了五千。

但,想进这两支军队,依然难如上青天。

以至于有人曾开玩笑:倘使羽林、虎贲相招,千金可散,千石之职可悬也!

这话虽然有些夸张。

但在众多的考举士子心里面,却也是能够理解。

当今天下,对人才,讲究的是出将入相。

上马不能杀敌,下马不能治民的,注定成不了大事。

而马上立功勋,比起在宦海沉浮、挣扎,要快得多。

一个长于文事的文官,十之八九是无法带兵打仗的。

但撅师万里,帅师伐国的大将,却是一定可以治理好地方的。

谁要不相信,请翻开大汉史书,数一数那些曾经勇猛如虎,为汉家天子打下这个江山的元勋们转为文职后的功勋吧!

自曹参起至今,大汉历任丞相,皆起于仕伍,奋于马上,以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