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555节点 惊世之谜…各有所图!(盟主加更9000字)(1 / 8)

葬元 武猎 8384 字 2个月前

“仁州李蕙质,见过唐王。”李蕙质深吸一口气,上前鞠躬见礼。

“免礼,坐吧。”李洛风轻云淡的说道,“三妹海路漂泊,一路辛苦了。”

李蕙质心里一松,露出那种既温暖又恭谨的笑容,“谢过五兄。”

李洛道:“我知道你的来意,我也直说了。你可知道,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始祖和共祖?”

李蕙质肃然道:“此乃柱下家世,不敢片刻相忘。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之始祖,乃道君老子。两族之共祖,秦国御史大夫李讳昙。”

李洛点点头,“善。你我皆是柱下子孙,先世渊源,本出一家也。”

柱下子孙是什么意思?

是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区别与其他李氏的称号。

因为老子李耳当过柱下史,所以老子也被尊称称为“柱下”。柱下子孙,当然就是老子的子孙。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都是老子的后代,就自称“柱下子孙”,和其他李氏相区别。

李世民曾对赵郡李氏说:“朕乃柱下子孙,与尔系出一源。”并多次强调柱下子孙的身份。后世那些认为李世民是鲜卑人的学者,却只当看不到。

为什么要强调?因为李姓人口繁盛,源头很多,陇西李和赵郡李只占其中少数,当然要强调区别了。

两族共祖都是李昙。李昙生两子,长子李崇,效力秦国,乃是陇西李先祖;次子李玑,效力赵国,乃是赵郡李先祖。两族自此分野。

真要论起来,陇西李和赵郡李的确就是一根藤下来的。这也是为何唐朝后妃没有赵郡李氏女的原因。

而仁州李氏是赵郡李氏分支,迁到半岛不过数百年。

李洛继续道:“仁州李氏助我良多,我此生不忘。虽说李氏告发了我,但那是为了自保,我也能理解。就算有朝一日我能恢复中原,也不会和李氏为难。你回去告诉伯父,都是柱下子孙,让他宽心就是。”

虽说他当年拿出骨瓷换取了仁州李氏的认同,但没有李签提携,没有门阀子弟的身份,李洛再怎么折腾,也绝无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甚至,早就被人干掉了。

李蕙质站起来,敛衽一礼,“有五兄这句话,小妹就放心了。”

李洛道:“你回去告诉伯父,仁州李氏,系出中原,不可被小国同化。倘若有朝一日回归中原,那是最好不过。此话之意,伯父必知。”

他这话当然话里有话。但李蕙质未必能听出来。但李洛相信李签兄弟一定能明白。

倘若他恢复天下,高丽必将不复存在。李氏愿不愿意为他所有,能不能抓住机会,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是。”李蕙质乖巧的答应,她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礼单,双手奉上说道:“五兄,这是小妹的礼单,请过目。”

李洛拿起礼单,发现是几座瓷窑。

李蕙质解释道:“玉瓷本来就是五兄的,这几座瓷窑,就送还五兄了。”

李洛摆摆手,“几座瓷窑而已,值当什么?我就不要了。”

“那五兄可需要这个?”李蕙质又取出一张泛黄的丝帛,“父君说,这是一张图,或许五兄将来用得少。”

这张图关系甚大,非同小可。来时李签告诉她,让她用心观察江南,观察李洛的唐国治下,倘若看出李洛有成事的可能,而又对李氏抱有善意,那么就取出这张图。

要是李洛没有善意,或者没有成事的可能,就不要送出此图。

“这是……”李洛有点好奇的结果看一看,入手处感到这方丝帛很是古老,而且是三角形,再仔细一看,倒似时一块衣角,用某人身上撕下来的。

图上画着一座高山,山下一片松树,树的后面,是一座墓碑。

画风非常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