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华形体不够优美,而且不符合原意,唐版的保留了草字头,草字头下一个丰字,但丰的一竖,上面不出头,更美观。
比如臺,后世简化为台,不但不美,而且不复合原意。唐版简化为土加口,像是吉。
如此种种,总体而言,比后世更合理。很多字,明明简化很多,可却能让人猜出来是什么字。而且,五千简化字,最复杂的都不超过十五画。
李洛觉得比较满意,接下来就是正式下诏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夏教化之基,汉字也。汉字之大,吞吐宇宙,汉字之美,天道之纹。天地玄机,俱在其中。自羲皇创字,而百鬼夜苦也,以有汉字之神幽,而又华夏之大观也…”
“然,自古无不变之天机,汉字遂承古而变今,既一脉相承,不变其宗,不改其质,又简而化之,易而学之,此乃大道至简也…”
“…简化汉字五千为常用。自明年正月起,凡文书公告,朝廷诏命公牍,学堂教学,科举,出版等事,一体用简化汉字。而民间书信、对联、碑文等可繁可简,听其自便矣…钦此!”
大诏用传国玉玺盖印颁发天下,以示郑重。
这就是后世影响深远的《简体字诏》!
随即,李洛下令大唐学宫,组织编写《洪武字典》,收录简体字,刊印颁布天下。
又令工部制作简化字模活字雕版,印刷经史子集的简化版本。并下诏,民间用简化字雕版。
计划两年之内,印刷简体版经史子集三千套,刊行天下!包括从瀛州带回来的中原失传典籍,也在简体刊印之列。
再下诏,民间书商印书卖书,用简体字者,免税三年!
当然,李洛也表示出对繁体字的尊重。皇帝下令,今后凡登基大诏、太子皇后册封大诏、和战大诏等重要诏书,必须要以繁体文为主,简体版为辅,两个版本下达。
宫殿庙宇等建筑匾额,也以繁文题写,不许用简体字。
轰轰烈烈的简体字运动开始了。
工部根据崔秀宁知道搞出来的、领先后世西方一百多年的铅活字印刷术,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办完了这件早就想干的“文化大业”,已经即将十月下旬,李洛终于要出征了。
为了低调保密,唐廷没有大张旗鼓的举报出征典礼,以免蒙元和伪宋探知。
事实上这么大的事根本瞒不住,也就是能瞒过一时是一时。
为了防止蒙元和伪宋乘机进攻,李洛密令文天祥,朱颔,杨序等人严守各自防线,密切关注敌军动向。还秘调陈淑桢坐镇襄阳,调江钧坐镇金陵,暗中加强长安防线。
唐军总数虽然高达七十多万,可大唐有十八个州啊,光是用来镇守地方的兵马就占了一半,其中瀛州和东州驻军就有十七八万。其余的州,每州只有万余人镇守,只能靠警士协助维护地方安稳。
再除去西北抵御元军的重兵集团,唐军的机动兵力其实非常有限。
这次唐军要抽调二十万大军南征,属于精锐机动兵力,如此一来,本土的机动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不得不暗中对北方保持战略防御姿态。
以唐军如今的实力,此时只能南打北防。
十月十八,钦天监告出征吉日,唐主李洛下秘旨,以太子李征监国,以皇后崔秀宁摄政,然后御驾亲征南洋!
距离亲征高丽仅仅过去了半年,唐主李洛就开始对南洋御驾亲征了,当真是戎马倥偬的马上天子啊,不愧洪武之名。
趁着年轻建功立业,布武于天下,用兵于四海,莫叫华发白首空悲切,这难道不是大英雄大丈夫应该要做的么!
李洛挑选三万禁军作为中军,自将南下。一路上密令驿站沿途官吏不能迎接,不得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