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试飞日圆满成功落幕,绝对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时刻,其意义不亚于人类成功发射首个人造卫星、首次载人航天等。
廉价的运输成本和庞大的运载量是扩大空间探索并且太空活动更为频繁的基础,“运天一号”试飞成功的消息也是如同一股飓风席卷全球航天界,国内外的航天人皆为之轰动。
“运天一号”席卷起来的“全球性飓风”还远远未曾消散,事件的后续影响力正在持续发酵中。
单纯的以有效荷载量来看,只需要两个来回就能把一座国际空间的质量站送上太空,并且一天之内就能搞定,而国际空间站前前后后花费了几十年。
这种效率对于任何航天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深知那意味着什么。
再一个就是运输成本,埃隆-马斯克为啥要搞火箭回收?一枚火箭真正昂贵的地方不是燃料推进剂,而是引擎发动机。
这一点在“运天一号”身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运输机上的主副引擎模块总造价花费了167亿元,兑换成美元那就是26亿美元,一艘058d大驱的造价才多少?
这也是黎川在设计开发“运天一号”的时候,让其垂直起飞升空的最大原因,因为只需要一个主引擎就行了,如果是水平只要需要一对主引擎,最佳是两对,而且增加为两对主引擎可不是26x4美元,而是更贵。
运天级飞机可是要批量产才能满足未来的空间探索需求,如果真那么搞,那成本支出便是黎老板也表示受不了啊。
去掉引擎模块的成本费用,“运天一号”其他模块的总造价相对来说仅为62亿元,在“运天一号”的229亿元中,引擎模块占167亿元,逆转能量矩阵装置价值20亿元,剩下的就是其他部件的综合成本。
而在逆转能量矩阵装置的这20亿元中,包含了满储能的600万亿焦耳的电能。
这600万亿能量按照现在大城市里一度电7元来计算,也就是05亿元左右的电费。
而实际上一度电七毛钱是居民消费的价格,发电厂一度电是1~2毛钱左右,“运天一号”满载600万亿焦耳的能量只花费了5300万元。
而这600万亿焦耳的能量能够让“运天一号”满载283吨物资进行17次近地轨道往返运载。
平均下来,单纯只计算能源消耗费用,那就是300多万元左右一次的发射成本。
相比较一次性使用的传统火箭发射的成本动辄好几个亿,“运天一号”的运费简直便宜到家了,说千道一万不论是火箭的固、液态推进剂,还是“运天一号”的电推能源,其费用比重都占据极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引擎。
低廉的发射成本所带来的就是高频的太空活动,使得建造更大的空间站在经济上得以承受。
试飞成功之后,华盛科技立马成为了全世界航天机构眼中的香饽饽,政办机构诸如欧空局,科技企业诸如alphabet公司等等,顺势便酝酿起了新的野心勃勃的空间站计划。
在他们看来,华盛科技既然作为一家私人航天公司,搞出了“运天一号”势必要承包全人类太空活动的运输业务,华盛科技取代了spacex公司成为承接太空运输新秀,以后找他把自家的空间站送到太空中,而且可以做到比国际空间站都还要庞大。
于是乎,全球各大航天大国都因为“运天一号”而冒出要打造自己空间站的念头,以前是想干,但成本接受不了。
而另一边,就在试飞成功的次日正是华盛科技十周年庆典日。
2018年6月11号18时50分,华盛科技总部,东湖滩上。
黄昏之后夜幕即将降临,而此地却是人山人海,超过10w+的人员汇聚在了这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