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李桓哈哈大笑道:“鞑靼人既然逃回了草原,那么我们便杀入草原,杨总督以为如何?”
哪怕是隐约之间已经猜到了李桓的意思,可是听到李桓这么说,杨一清仍然是忍不住用惊骇的目光看着李桓。
大明自宣宗皇帝之后便再也没有主动踏出过长城,主动针对草原异族发起过攻击,近数十年来,大明上下在应对从草原异族的时候,完全是处在守势。
敌来我挡,敌去则朝堂上下皆大欢喜,从没有人想过如太祖、文宗等几位帝王一般率领大军主动出击,征伐异族。
哪怕是如杨一清这般的一时俊杰之人物,因为受到思维,或者说整个朝堂大环境的影响,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出击草原异族。
所以说当听了李桓的话之后,纵然是以杨一清的心性修为也忍不住用一种惊诧的目光看着李桓。
好一会儿,完全消化了李桓的话,杨一清脸上满是凝重之色,看着李桓缓缓摇头道:“非是杨某不想,若是可以的话,杨某也想率领大军屠了那壶里部,为绥德数万百姓报仇雪恨。”
说着杨一清轻叹一声道:“可是此等军国大事,没有朝廷的调令和旨意的话,下官这三边总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恐怕下官也调不动一兵一卒啊。”
看了李桓一眼,杨一清又道:“况且主动进入草原,看似简单,实则风险极大,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引发鞑靼与我大明之间的大战,朝堂上下,衮衮诸公,恐怕没有一个人会答应。”
李桓心中明白,杨一清所言乃是事实,若是真的主动出塞挑起战事的话,在朝堂百官眼中,不管结果如何,哪怕是打了胜仗,恐怕也要落得一个擅开边衅的罪名,最终难逃一死。
李桓既然想着出关去寻壶里部的麻烦,自然考虑过这些,所以听了杨一清的话,李桓只是看着杨一清道:“杨大人,李某只问你,可有胆量随李某出关屠了壶里部否?”
说着在杨一清惊讶的目光当中,冷笑道:“至于说到时候朝堂百官会有什么反应,一切皆有李某来承担。”
带着几分自信与张扬,李桓淡淡道:“李某身为钦差大臣,临行之前,陛下曾说过,陕地之事,本钦差有先斩后奏之权。”
杨一清呆了呆,下意识的道:“可是大人,军国大事……”
李桓哈哈大笑道:“军国大事又如何,吾为钦差,同样可一言而决。”
说着李桓肃声盯着杨一清道:“三边总督杨一清听令!”
眼见李桓拿出了钦差大人的姿态与架势来,杨一清深吸一口气,上前躬身道:“杨一清在!”
看着杨一清,李桓缓缓开口道:“杨总督,三日之内,以你最大的能力,可抽调多少精骑随我出关?”
杨一清闻言稍稍沉吟一番道:“若是只限三日,下官全力抽调的话,可抽调五千精骑,十日之内可征调精骑一万。”
李桓眉头一挑,听杨一清这意思,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延绥、甘肃、宁夏三镇能够拿得出手的精锐骑兵也就只有万余,这数量相比三镇明面上十几万大军,的确是少了许多,可是说实话,延绥、甘肃、宁夏三边能够抽调出万余精锐出来,已经是超乎李桓的预料了。
李桓沉声道:“本钦差命你即刻抽调精骑五千,随时听令。”
杨一清肃声道:“下官领命。”
看了杨一清一眼,李桓冲着杨一清拱手道:“李某在这里代延绥百姓谢过杨总督了。”
杨一清闻言连忙摇头道:“李大人言重了,真要说的话,应该是下官这三边总督代延绥百姓谢过李大人才是。”
脸上满是愧疚之色的杨一清向着李桓道:“说来本官身为三边总督,肩负着护佑三边百姓之安危的责任,却是因为下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