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被大多数的文官所孤立了,除非是王阳明摆明了立场同军方彻底的划清关系,否则的话,王阳明势必会被文官集团视作亲近武勋集团,继而被文官集团所敌视、孤立。
李桓自然也注意到了这点,不过对于这般情形李桓却只是含笑看着,甚至对于文官集团孤立王阳明之举,李桓都抱着几分看文官集团笑话的态度。
别人不清楚王阳明的能力,只当王阳明文韬武略,文武双全,可是李桓却清楚王阳明真正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这位的能力可不只是一代圣贤那么简单,只要王阳明愿意,完全可以另起炉灶,开一派之先河,在朝堂之上自成一系。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之上,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讲学天下,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学子,将心学发扬光大,以至于在王阳明逝去之后,心学已然发展壮大成为儒学之中足可以同理学一脉相抗衡的力量。
李桓很是期待这一次恩科,王阳明做为天子钦点的主考官,恩科过后,这一届的恩科士子可以说全都是王阳明门下的弟子。
不敢说这一科所有的弟子都会为王阳明所用,但是只要王阳明成为这些人的座师,再宣讲其集大成的心学,相信大半都会转化为王阳明的信徒吧,到那个时候,文官集团想要孤立王阳明,恐怕就要成为一个笑话。
却说此番跟随李桓出征归来的一众勋贵子弟,这会儿出了皇城,却是被一众勋贵称道不已。
陈继祖看着自己的庶子陈昂,脸上满是感慨之色道:“我儿真是出息了,也不知明日大朝会之上,我儿会获得什么样的封赏。”
一旁的徐英闻言轻笑一声道:“陈伯父放心就是,陈兄此番可是立下功劳无数,只要不是朝中诸位大人从中作梗的话,多了不敢说,一个伯爵之位想来是跑不掉的。”
徐英的话宛如一道惊雷一般在一众勋贵之间炸开,正拉着自家子弟低声叙话的十几位勋贵齐齐的向着徐英还有陈昂看了过去,脸上满是惊骇之色。
他们可都是与国同休的勋贵,全都是承蒙祖上余荫方才能够享受如今的荣华富贵,所以说他们别任何人都清楚想要以军功封爵到底有多么的困难。
大明上百年来,勋贵的数量非但是没有怎么增加,反而是减少了许多,除了开国之初以及靖难这两波勋贵之外,上百年来,真正以军功封爵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这一次大败鞑靼,一战歼灭十几万鞑靼,军功之盛不敢说可比太祖、文宗两位皇帝之时,却也是百年来朝廷数得着的大胜了。
这样一场大胜,若是天子从重恩赏的话,走出几位侯爵,十几名伯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陈继祖乃是继承祖上余荫,承继的是宁阳侯一脉的爵位,乃是大明朝的侯爵。
按说听闻徐英说自己的儿子可能会被封得伯爵之位,依然是让陈继祖感到无比的震惊。
那可是伯爵之位啊,虽然说不比侯爵,但是那也算得上是超品的伯爵之位了啊。
如果说是世袭罔替的伯爵之位的话,那么其尊贵未必就比不得他这一脉的宁阳侯的侯爵之位啊。
虽然说对于世袭罔替这点不报太大希望,陈昂此番获得的爵位极有可能是那种一代代降等的爵位,但是这已经是让陈继祖无比的兴奋了。
要知道如果陈继祖当真是被封了爵位的话,那也就意味着他们陈家便是一门双爵,在这大明朝,那就是无上的荣耀。
激动无比的陈继祖拉着陈昂,颤声道:“好,好,我儿若是能够封爵的话,为父便可开祠堂,告慰先祖我宁阳侯一脉后继有人了。”
倒是陈昂显得颇为平静,并没有如陈继祖那般失态,闻言淡然一笑道:“幸得有大将军照拂,儿子方才能有今日之造化。”
陈继祖闻言连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