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三弟,你搬出去住哪?”一切顺利的不像样,他们两口子算计的就是将老宅子稳稳握在手里,至于其他方面损失一点其实也没什么。
“昨天我和娇娇商量了,到时候在村子里再找片地方重新盖就是了,到时候还能盖个地方养些鸡鸭”王父说着看向族长,不过看族长的样子应该问题不大。
重新盖房子可不是小事,村里的房子大多能凑合就凑合,不能凑合的也是修缮,很少有重新建造的,不过想起王母娘家那个强势的老爹,大伯也就不再多问了。
毕竟一个猎户肯定能搭把手的,王方山这么觉得,却不知道,王母只想和王父奋斗,虽说娘家就她一个女子,她可没想占老爹的便宜,虽说为了两个孩子,她没少带着去打秋风,但也仅此而已。
从目前分家来看,老爷子是有些偏向大房的,毕竟除了这些,他们家人口也是最多的,分到的粮食自然最多。
当然,老爷子的偏心也在老三和老四的预料之内,毕竟每户分家基本都是如此,如果分家把各家分垮了,那还分个什么劲。
最后家里就剩下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王父要了两件农具外加一把柴刀。
别小看这玩意,不仅做木匠少不了,上山砍柴也离不开。
大房财大气粗自然不缺这一把柴刀,但是却是王父的心头好。
“房子还是三弟先住着吧!等什么时候房子盖好了,咱兄弟再找族长签订字据”王方水说道。
“这样也好”王父暂时肯定拿不出建房的银子,所以还得在老宅住一段时间,估计回去娇娇又要生气了,毕竟同一屋檐下,肯定还要受王李氏管束,毕竟家里厨房就一个肯定没办法开伙。
分家基本落下帷幕。
王清晨这个小家分到的东西不多,但也不少,水田六亩(自家四亩加老四家的两亩),银两五两(尚欠四叔十两),旱地七亩,林地一块,山地兄弟俩平分;
粮食两石有余,足够吃到夏收,至于其他锅碗瓢盆,除了一口大水缸值点分量,基本就没什么大件了;
剩下的基本都是自家屋里的大件,家里的几只母鸡,都是王李氏的宝贝,死活不让分,答应孵出小鸡给大房和三房各捉两对,当然最后这几只鸡落入谁的口袋大家都心知肚明。
家分得仔细清楚,族长当场写下字据,作为村里唯三识字的人,族长写完以后,也只有老四能看出来写得什么。
“老四,给大家读读……”老爷子说道,对于分家他也极其重视。
“立书人:襄阳县,青牛镇,王家湾,王氏王元宝,兹年事渐高,子孙繁衍,为使家道昌隆、各支有序,今以祖宗之法,遵亲族之议,将家产析分,立此分家文书,以昭后人。
长子[王方明]分得家产如下:……………………”
老四的声音不大,但是厨房里众人都是支着耳朵听着,所以也能听个七七八八,王清晨自然没那么多顾忌了,直接在堂屋的门口听起了墙角。
知道听到自家大堂哥分到十几亩地的时候也不禁唏嘘,毕竟土地才是农村人的命脉,这是没办法明着偏心大房,直接偏到了长子长孙身上,还真是好想法。
不过他倒是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有自信带飞自家父亲母亲,所以分得多少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听到这种半文言半白话的文书还是挺怀念的,有种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感觉。
村里识字的只有三个人,族长和族长家的大儿子,也就是下一任族长,另一个人就是他四叔,这也是王清晨迫切需要的知识来源。
自家四叔出去做伙计有十来年,去郑家做伙计也有五六年,如果真的一点字也不认识,在郑家也干不下去。
所以四叔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但是在郑家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