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青山学堂参加童生试的一共七人。
年纪最大的荆哲十七岁,在乡下多已成婚,最小的王清晨九岁,虚十岁,却还是稚童。
他刚来不久,其中几人都不熟悉,真正熟悉的只有他的室友谈恒。
他的另一个室友纪功这次没有参加,他没把握。
至于陆玚,他差的更远。
童生试两场,都应由襄阳县学政主持,但是襄阳县比较特殊,学政还兼着县学学正。
因为襄阳县毕竟是大县,有着冲刺举人的任务,所以县学压力很大。
为了公平公正。
襄阳县县试(童生试第一场)、府试(童生试第二场)这两场。
都由学政或县令主持,或者一同主持。
相对来说还算公开透明,至少这一点王清晨是比较满意的。
他其实并不排斥关系户,因为这就是中国自古社会的常态,几千年来从未断绝。
如果他有关系的话,他也不介意使用。
就如那句话所说,凭什么你认为几十年的努力就能赶上人家几代人的积累。
他们老王家那就从他开始积累好了。
“收好了,这个是你们的入学证明,明天我带你们去县衙做专门的案牍,这样你们才有资格参加科举”
周夫子交给王清晨三人一张写着他们三代信息的纸张。
他的没什么好写的。
三代自耕农,粮税无缺,族邻睦好,守法无罚。
这四句话第一句表明出身,第二句话表明拥有合法身份,第三句话表明善民,第四句相当于无犯罪证明。
继续阅读
如无意外,这四句话就会伴随他的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他的详细描述身材相貌、比如胎记、疤痕等比较容易辨认的特征。
有的学子会特意在自己手臂或者身体某处点一些特殊的刺青,以防假冒。
除此之外就是夫子评语,王清晨的只有四字,此子上佳。
因为其中有四人已经做过案牍,所以第二天周夫子带着王清晨三人到县衙很快便做好了案牍。
真正的名字叫做:识认官印结
这是官府办理,他人担保的学子凭据,凭此可以参加任何一级的科举。
而且这案牍的纸张,规制,范例等,都是有讲究的,如果有一点对不上就会当场取消考试身份。
他明白这个流程,和前世上档案差不多。
不过他的这个案牍既是身份证,又是档案,还是学籍,更是以后为官任免的履历簿。
“都收好了,上面的大印可别污了,要不然主考官可会不高兴的,如果重办可得花不少银子”周夫子说道。
王清晨着重看了上面盖着的大印,“襄阳县衙户房主印”,没什么神奇之处。
但是他却觉得和他上次书契用印并不是一个感觉。
随即郑重收好,看来回去得找个竹筒装起来,要不然受潮,挤压在所难免,这可得好好保存。
时间越来越近,准备童生试的几位学子更加用功。
就连谈恒早晨也不练字吹笛了,所有时间都用来背诵经典。
王清晨却是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练字,练弓,现在又多了一项练笛。
不过……
周边多有骂声!
不会欣赏,王清晨愤愤。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