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徐阳家不就在宣传嘛,找他是不是也能帮自己出版。
但是找别人要欠人情,找老师就……
宁清呲着大牙笑笑,“老师,您觉得我要有什么打算?”
“你别给我装傻!”
这话说的,她之前还真是随便写写,没什么想法。
但现在……计划赶不上变化,她一脸我懂了的表情。
“老师,您就放心吧,您有什么想法我全都配合!”
老师摇头笑了:“行了,东西先放我这,回头有眉目了我告诉你。”
宁清回到班级,坐在座位上沉思,推广肯定要找大伯,找徐阳不行,他太年轻,在家里人微言轻的,人家也不乐意帮她这个忙,还要欠人情。
所以那天要抽空回大伯家一趟。
因为重新腾写的稿件在老师那,只能拿着原稿去,她是实在不想在手抄一遍。
换了一身衣服,穿上自己的小皮鞋,于淼见状问:“宁清你这是干嘛?”
“走亲戚。”说完就风风火火的出门了。
柳微微“嗤”了一声,她呀,估计又是去采风写书去了,不知道那街头巷尾的有什么好写的。
柳微微没怀疑宁清的文化素养,就是觉得她这么年轻,能有多少见识,肚子里又有多少墨水?竟然想写书,异想天开,写了给谁看?还不如好好学习,沉淀沉淀自己呢。
宁清不知道身后的眉眼官司,抱着稿子跟抱着宝贝一样去大伯家了。
家里只有大伯母和和堂哥的小儿子在,其他人都不在。
大伯母见侄女来了,也欢喜:“清清来了,怎么这个时间来,放假了吗?”
宁清道:“我写了本书,给老师看过以后觉得还不错,说帮我修改后联系出版社。”
她语气轻快,眉眼带笑,说着说着简直要情不自禁的笑出来,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想着要先给大伯过一眼,帮我看看。”
说着她从包里拿出自己那本已经被蹂躏的破烂不堪的原稿,随着动作,还有两片书叶掉了下来。
大伯母先笑,笑完又有点不可置信:“你真写书了,我的天呐,咱们家要出一个文化人啊。”
宁清胸膛一挺:“我是咱们家的文化担当!”
大伯母又笑了,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她那快要四分五裂的稿子拿来。
心里还在嘀咕,倒也见过一些老同志写自传。
也有一些文化人会写书,可侄女初中毕业,虽说上了一年大专,但学的是经济,没想到还有这个笔杆子,想了想,决定一会不管孩子写成什么样,自己都不能扫兴。
拿起来想一目十行都不行,必须一个字眼一个字页的抠,要不然看不懂。
看着眼花缭乱的修改笔记,觉得有些头疼,不过还是一字一句的强迫自己去读。
渐渐地,她发现这本书似乎有点意思。书中提到了改革、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及知青回到城市后的生活变化。这些话题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而宁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对它们进行了探讨。这本书在市场上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改革才刚刚开始不到一年,官方对于改革的态度还比较暧昧,大众们都在观望和等待。
她文笔并不犀利,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在夕阳西下的午后,她静静地站在小桥边的大树旁,默默地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幅幅喜怒哀乐。
其中既有一些喧闹、悲伤、痛苦,也夹杂着一丝希望......让人不禁期待翻过这一页后,未来会更美好。
越看越入迷,等回过神发现宁清一个人摸到厨房去了。
手里拿着玉米饼子,对着大酱吃的正香呢。
一般人家到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