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烈,燕州辽西县人,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族侄。少时参加平卢军,颇有战功,李忠臣以为光禄卿,李忠臣残暴专横,部将驱逐,逃往长安。唐代宗以忻王李造为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唐德宗即位后升为淮宁军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勾结河北三镇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歼灭梁崇义部众,封南平郡王。后联合王武俊、李纳、田悦、朱滔各自称王,公然反叛,囚禁名臣颜真卿,并将其杀害,占领汴州,自称皇帝,国号楚,后刘洽击败李希烈,李希烈败退淮西,被部将陈仙奇毒死,归顺朝廷。
李希烈,年轻时参加平卢军,随从李忠臣泛海战河北有功,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要安排将佐,让李希烈试任光禄卿,军中人交口称赞其才华。当时,李忠臣贪暴恣肆,不理政事,犯了众怒,将李忠臣赶走后上报。代宗诏令忻王李造为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又诏令滑亳节度使李勉兼管汴州,唐德宗即位,加官希烈为御史大夫,委任他为节度使,改淮西军称淮宁军。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勾结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叛,皇帝命诸道进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唐德宗以为南平郡王,兼汉南北兵马招讨处置使,都统诸军。李希烈统帅大军进驻随州,时随州刺史刘长卿有诗记其事,称李希烈“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诗中还记述了官军受到随州百姓“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的欢迎。面对征讨,梁崇义企图突围南下江陵,以通黔州和岭南。兵至随州四望山,遭到官军迎头痛击,大败而归,乃收兵襄邓。李希烈从随州乘胜追击,一路击溃梁崇义部将的抵抗,直捣襄阳,梁崇义兵败自杀,割据荆襄19年的局面方告结束。皇帝赏赐功劳,拜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李希烈平定崇义功劳很大,企图拥兵割据其地,唐德宗委任李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坐镇襄阳,李希烈不能据有,于是大掠而去。
唐德宗以李希烈为检校司空,兼任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李希烈拥兵三万驻扎许州,按兵不动,派李苣去与李纳结为唇齿,阴谋图取汴州。同时,传檄给李勉处借道,李勉估量意思,乃在陈留准备军需,建桥清道以待。李希烈计划初步得手,反而谩骂李勉,李勉不答,严加守备。李纳派游兵引导李希烈阻断汴州的饷路,李勉凿通蔡渠运道,引运东南粮饷,李希烈委派使者串联河北三镇的朱滔和田悦,兵势炽烈。不久,朱滔等人自相称王,派使者奉上奏笺,愿尊希烈为帝,希烈乃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朱滔、李纳、王武俊、田悦、李希烈五贼,凶焰燃烧半个天下。
皇帝命各节度使带兵成掎角攻讨五贼,唐汉臣和高秉哲率兵万人屯驻汝州,尚未到达,贼将乘雾而进,王师返回,叛军取得汝州。叛军拘捕李元平,兵众西进,东都大惊,士人逃避至河阳、崤渑等地。留守郑叔则闭守西苑,叛军按兵不进,皇帝听信卢杞的建议,诏令太子太师颜真卿去晓谕顺逆祸福。真卿已行,又派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去讨伐。李希烈见真卿,桀骜无礼,又让左右谩骂侮辱朝政,且北侵汴州,南攻鄂州。有诏令江西节度使嗣曹王李皋迎击,攻克蕲、黄两州,追杀贼将李良、韩霜露二将逃走。
当初,李希烈自襄阳回,留姚詹屯戍邓州,叛军攻得汝州,武关交通遂断。皇帝令陕虢观察使姚明扬修筑上津道,设馆以通南方的货运贡物,李希烈派董待名、韩霜露、刘敬宗、陈质、翟崇晖分别侵略州县,官军多次败逃。哥舒曜攻克汝州,李希烈派周曾、吕从贲、康琳抵抗,唐军抵襄城,与王玢、姚詹、韦清等合计反击希烈,计未成,皆被杀,只有韦清逃奔刘洽。李希烈心虚,回归蔡州,上疏归咎周曾等人。皇帝不赦,诏令:能斩杀希烈者,四品以上者得希烈官,五品以下者封户四百,庶民则免赋三年,又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