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平定西蜀——高崇文(1 / 2)

高崇文,字崇文,幽州人,渤海蓚县人,唐朝名将。出身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封渤海郡王。平定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后更代掌夏、绥、银、宥四州行营节度留务。经宰相杜黄裳举荐,高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收复成都,擒获刘辟,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韦皋时旧例,以功拜检校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改封南平郡王。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屡求效力边塞,以使相职出镇邠州,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高崇文去世,年六十四,追赠司徒,谥号威武,配享宪宗庭庙。

高崇文,生性朴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却聪颖敏慧,才智过人,年轻时曾在平卢军从军,并随镇淮西,颇为熟谙兵事。吐蕃占领奉天,兵临长安城下,唐代宗李豫逃至陕州避难,高崇文前往行在,后随代宗还京,期间立下功勋。其后还参与讨伐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汴宋留后李灵曜、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叛乱藩镇的战争,常率偏师为前锋,功冠诸军。随长武城使、神策行营节度使韩全义镇守长武城,他治军有声名,累官至金吾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

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激战于佛堂原,大破吐蕃,吐蕃军阵亡过半,战后,高崇文获封渤海郡王。韩全义升任夏、绥、银、宥四州节度使,德宗命他率长武城部众前往就任,因夏州是沙碛盐卤之地,又时值盛夏,士兵们不愿意迁徙到西北艰苦之地,士兵发生哗变,杀死大将王栖岩,韩全义翻越城墙逃走。时任都虞候的高崇文诛杀了带头哗变的人,此后士兵才安定下来,德宗任命高崇文为长武城都知兵马使,不颁发敕书,而是让中使口头宣授,高崇文在长武城积粟练兵,声威大振。

唐宪宗李纯即位,韩全义入朝,高崇文代掌行营节度留务,并兼任御史中丞。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发兵围攻东川节度使李康,宰相杜黄裳力主讨刘辟,推荐时为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为帅,唐宪宗拜高崇文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左右神策、麟游、奉天各地的屯兵进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及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亦共同参战。当时,名声、地位平素便为人们推重的老将很多,都认为自己应当是征讨蜀中的人选,及至宪宗颁诏起用高崇文,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高崇文在长武城驻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常常保持着战备状态,在卯时接到诏命,到辰时便已启程,军中的器械装备与制成的干粮,没有任何缺少的。高崇文由斜谷出兵,李元奕由骆谷出兵,一同奔赴梓州,高崇文率军至兴元时,将士们途中在客舍进餐,有人把店主的筷子折断,高崇文便将此人斩首示众。由阆州出师,解梓州之围,击走刘辟部将邢泚,并在此驻扎,刘辟为洗刷罪责,将之前兵败被俘的东川节度使李康交还给高崇文,高崇文因李康败军失守,便将他斩杀示众。

刘辟命人在成都以北一百五十里的要冲鹿头山筑城,连结八座栅垒,屯兵一万多人,力阻高崇文。高崇文于鹿头山上下击败敌军,但阻于大雨,无法攻栅,刘辟又在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设置栅垒。高崇文派骁将高霞寓进攻万胜堆,高霞寓亲自击鼓,唐军奋力向上攀登,敌军矢石如雨;高霞寓又命敢死队进而攀登,夺取了万胜堆,歼灭叛军,将其栅垒焚毁。万胜堆失陷,使唐军可以俯视鹿头关全城,唐军总共八次大战都告捷,叛军军心因而动摇。

在德阳及汉州两次击败刘辟,在玄武击破叛军一万人,宪宗颁诏,命征讨西川的援军一概听从高崇文的指挥。高崇文再次在鹿头关击败刘辟军,其余各军也顺利行进。此外,参战的河东将领阿跌光颜驻军鹿头关西面,阻断刘辟的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