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一谋士——李振(1 / 3)

李振,后梁朱温的谋臣,唐朝司空李抱真曾孙,曾鼓动朱温诛杀唐朝大臣,酿成“白马驿之祸”。朱温废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李振为朝中重要大臣,官居显位。后梁灭亡后,李振与其家人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处死。

李振,字兴绪,祖居西域,唐朝中兴的功臣李抱真的曾孙,祖父和父亲都做到了郡太守。曾祖李抱真是有勇有谋的将军,担任潞州节度使时候,范阳节度使朱滔反叛,而兵马使王武俊与朱滔暗中有些来往,为说服王武俊与他共同抗击朱滔,李抱真冒险去王武俊的军营去说服他,声泪俱下,晓以国家大义,说得感人至深,最后是王武俊和他结拜为兄弟,联合起兵,一战击败了朱滔。李振继承了李抱真的谋略,在实际过程当中做事丝毫不亚于他的先祖。

李振,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和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但第一次竟名落孙山,李振不服气,又连着考了几次,仍是榜上无名,这使他对科举考试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官僚们更是极为怨恨。

后来,他投入军队当中任职,做了金吾将军,又改任台州刺史,快要到的时候,却碰上浙江东部发生了董昌造反称帝事件,没法再去上任了,李振只好返回。回来的路上经过汴州,便去求见朱温,以他的智谋和过人的才智赢得朱温的器重,朱温视他为奇人,盛情邀请他留下来辅佐自己,无处可去的李振就做了朱温的幕僚。

在朱温兼任郓州节度使的时候,李振就做了节度副使,可见朱温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以后,李振就作为朱温的使者四处活动,为朱温办了许多大事,占据湖南的马殷攻打朗州的雷满,李振奉命前去调解,李振发挥祖辈遗传下来的出众的口才,不费什么力气便让他们听从了朱温的和解建议,罢兵讲和了。李振凭借着他的才干,在朱温手下干得极为出色,朱温越来越满意他盛情留下的这个难得的幕僚,不久又将出使长安的重任交给了李振。

朱温将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中原一带,但当时的唐朝廷还在西面的长安,为和长安城中一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大臣联系紧密些,他便派李振这个心腹谋士前去,在汴州和长安之间沟通两方面的联系。这样做一是及时掌握朝中的动向,二是为以后掌握唐朝廷的大权做准备,更远的打算则是为他以后称帝扫清障碍。

这时控制唐朝政权的仍是宦官,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他这时正准备着废掉唐昭宗,换成一个小皇帝,以便于控制,方便自己专权。但他又害怕一些大的地方势力出兵讨伐他,为寻求支持,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在当时势力最大的朱温。恰好朱温也派李振到了长安。于是,刘季述便派同党程岩和自己的侄子刘希贞去试探,想和朱温联合共废唐昭宗。

程岩先去见李振,对他说:“刘中尉让他的侄子来商议大计,想拜见朱将军,请您转告,促成此事。”等他们一同见到李振时,程岩又抢先说道:“皇上性情严厉又很急躁,宦官们害怕他和大臣们联合起来,那时就要灾难临头了。所以大家想和刘中尉一道废黜皇上,程岩等人想协力和你们合作,共同安定天下大局。现在先将实情告诉你,请和我们一同谋划办成此事。”

李振听了,并没有答应他们,对这些扰乱朝政,败坏纲纪的宦官他早就恨之入骨,正由于他们的专权,才使政治更加腐败,也才导致像他这样有报国之志的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为国效力。李振对他们厉声说道:“以百岁之奴侍奉三岁主,你们竟然要做这种祸乱国家的不义之事。废黜君主乃是不祥之举,我不敢参与其事。况且我梁王以百万之师行匡辅天子之义事,尊崇圣上还犹恐不及,怎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们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刘希贞听了李振这一番训斥,说不出话来,沮丧而去。李振之所以敢这样大胆斥责,是因为他知道刘季述他们害怕朱温手中的重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