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水患(3 / 4)

,里口等处复塞,新河道距离黄河更加靠近,若是不及早处理,恐引发因此黄水夺淮入海之事,到时必定堵塞运河河道,要恢复起来就难了。

所以工部在研究后商议的结果,就是在清江一带黄河五十里宜筑堰,以防河溢,淮河高家涧一带七十余里宜筑堰,以防淮涨.....

不过这几处工程规模不小,单靠工部的价银是不够的,需要请户部支应。”

总督漕运侍郎赵孔昭开口把情况简单说明了下,让屋里所有人都知道了今日之事。

工部要在黄河和淮河之间筑堤坝,防止两边的水合在一起冲进大运河河道。

其实京杭大运河自建成启用以后,最头痛的就是黄河河水灌入运河,黄沙淤泥阻塞河道,清理起来非常费时费力。

其实黄淮一代水域河道纵横,本是非常方便泄洪的。

但就因为大运河由此经过,导致很多河道被大运河所用,所以朝廷一直都在想尽办法希望黄河水故道入海,而不去侵袭淮河水域。

这次工部商议的结果依旧是筑底护河,保证运河的畅通。

工部的工价银不足,无力支撑这么庞大的工程,所以要户部拨款。

找户部要银子,自然就要上奏请示,得到皇帝的准许,户部才会给银子,而且给多少银子,怎么给还得细谈。

这就是内阁的用处之一,联络六部议事。

如果但是工部找户部,户部不想给银子就会尽力拖沓,结果就是正事被拖延耽误。

魏广德虽然心向工部,不过这会儿并没有表现出来,自是和朱衡对视一眼,就由得两部的侍郎议论此事。

刘体乾也和朱衡差不多,都没有开口参与,现在是侍郎们说话的时候,只有说到最后他们才会下场。

魏广德虽然没有关注此时,可也在想那边的情况,因为他记起之前看到过的数个奏疏,由泗州城官府送来,请求朝廷拨款防水。

至于为什么防水,还不是因为明祖陵在此地。

弘治八年,黄河全线泛滥,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冲击沿海地区。

为防止水患,朝廷先后启用白昂、刘大夏等人治水,筑太行堤等大型工程预防水患。

但实际上的结果就是,这里堵住了,那里又决口,再堵后其他地方又会决口,到现在依旧是这么个局面,黄河水患不仅没有根除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而且这些工程作用下,黄河水道不断垫高,相邻河道也受影响,洪泽湖、淮河和大运河也不断抬高,导致出现“地上悬河”。

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预防水患的作用,反而不断加大水患的危害。

而泗州城及附近的明祖陵就位于洪泽湖边,也是不断受到侵蚀。

魏广德不知道的是,百年后为了保护运河,保障漕运的安全,在再一次提高水位后,直接导致泗州城和明祖陵被淹没在洪泽湖中数百年,不过那时候已经是康熙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做为新朝皇帝,当然不会去在意明祖陵这种地方。

其实到了后世,对于洪水的办法也是不多,大多都是守堤为主,哪里有险情就堵哪里,防止溃堤。

甚至为了保住一些重点城市和区域,有计划的在江河附近寻找泄洪区,为了保住堤坝由人工打开一缺口,向规定的地区引流洪水,减少对水域周边的危害。

不过到了后世,黄河除了中上游还能看到水,下游那涓涓细流就算了,貌似很多年没有听说黄河发大水了。

所以,这会儿魏广德搜遍记忆,也找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现时黄河的水患。

怪这时候北方的水太多了吗?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