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北巡奴儿干(3 / 4)

粮食、布匹和棉花,每年兵部分得的数量是有限的,都是紧着边军调配。

这多出来的物资,就得找户部调拨了。

数量倒是不用太多,就是过去看看情况,让当地人想起几十年前这里还是大明管理的土地就行。

如果只是三五年送点物资过去,就能让当地人对大明有念想,魏广德觉得这笔买卖就不亏。

毕竟那地方苦寒,人活着是真的不容易。

否则,当年也不会有那么多逃兵,到最后也因为负担过重不得不撤回军队,放弃那片土地。

魏广德把计划和朝廷能得到的好处都写的明白,其实奏疏这东西,如果是议政的,都非常简单,也就是贺表一类恭贺的奏疏,那就得费点心思,写的花团锦簇才好。

反正就是和八股文差不多,不断的堆砌辞藻,追求的就是华丽。

魏广德就是随便写写,在阁臣之间传阅,自然不是什么正式奏疏,那东西最后还是要兵部来上的,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盖印,早得很。

写完,魏广德等墨迹稍干,这才起身出门,直接去了张居正值房。

“首辅大人有空闲吗?”

到了门前,魏广德开口问道。

“大人正在处理公文,小的马上通报。”

门前书吏急忙说道,随即告个罪就转身进了屋子。

很快,人又从屋里出来说道:‘魏阁老里面请。’

“嗯。”

魏广德点点头,迈步走进屋子。

这段时间,内阁散衙前的碰头会也几乎没开,毕竟也没什么大事儿。

最大的事儿,除了万历小皇帝选后,也就是对外的两场战争。

秀女已经进宫学规矩,就和外朝没关系了。

而西南和辽东的战争都打赢了,剩下就是收尾和叙功,那都是兵部议定以后交给内阁和宫里做出最后的定夺。

至于其他事儿,自然是不需要碰头,一个阁臣按规矩票拟就好。

都知道张居正现在的情况,魏广德自然没事儿也不会找他聊天。

张四维到是很早就跑了张府,魏广德当晚上就听到张吉汇报了,也没放在心上。

进屋相互行礼后,张居正引魏广德坐下,魏广德直接把他写的东西拿出来递给张居正,又把他的考虑说了下。

“虽说朝廷给奴儿干的部族送去粮食和布匹之类的,看似耗费国帑,但是在那里自然也会收获毛皮,山参等关外的稀罕货作为贡品。

有了这些东西送入宫中,今年宫里采购也会变少,所以算算账,其实也亏不了多少,却重申了我大明对奴儿干的管理之权,吾觉得利大于弊。”

张居正边看边问,魏广德也耐心解答。

刚才就是涉及到年底,户部财政窘迫,不过这其实只是白银有所不足。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一年两次收上来的实物赋税还是有的,就比如这粮食和布匹,对于送出去的,自然不需要多好。

实际上,大明现在收取的实物赋税,特别是布匹,成色好的都送到京城,差的就留在地方,或发卖或用来制成军服,剩下的不少,也就是棉花稍微有些紧张。

调拨物资而已,户部应该还是能够轻易完成。

“这样也好,就是这兵船,善贷打算如何解决?”

张居正思考片刻也是点头,辽东有兵马,只是抽调几个百户所,几百人去一趟奴儿干城,耗费倒也不大。

至于送过去东西,也是有回礼的。

何况,都是物资,朝廷给得起。

但是说到北上的兵船,张居正就得问一句了。

辽东在沿海一带有少量的船只,而且都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