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大明的毛纺织业(2 / 4)

肉价格下跌,老百姓也能吃得起。

不过,单纯靠他们的收入,又能吃多少牛羊肉?

所以,双方的交易实际上陷入了某个瓶颈,到达一定规模后就再也无法继续扩大。

草原对来自大明的粮食、盐巴和茶叶等的需求量巨大,还有铁器,只不过一直被大明管控的非常严格。

但是,草原人就算换不到大明的铁器,他们也需要其他几样东西,特别是茶叶,这可算得上是蒙古人手里掌握的硬通货。

通过和大明交易茶叶,他们把茶叶往西边一运,就能和西边的国家进行交易,就能获得他们需要的铁器和其他物资。

草原上的羊毛产量太大了,他们根本就消化不完。

北方商会的组建,就是魏广德看重其中的机会,联合周围的商会组建起来的新的商会,负责收购草原上的羊毛发展大规模的毛纺织业。

只有当草原上能够通过经济方式解决生存问题,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为了生存而爆发的战争才有可能避免。

当蒙古人习惯了放羊,收取羊毛换取生活物资以后,自然也就会放下屠刀和平发展了。

而对于大明来说,北方巨大的军事威胁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别说明末草原实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特别是被后金和大明来回摩擦以后,军事实力锐减。

现在的辽东女真人,还只有被草原人欺负的份儿,根本就对蒙古人不构成威胁。

继续阅读

魏广德又看了看其他送来的布料和羊毛织成的毯子,点点头笑道:“这东西保暖还是不如羊绒好,就是那东西太精贵,不过这羊毛织品重在于便宜、量大。”

其实真说起来,对于普通大明百姓,羊毛制品他们怕是也消费不起,也就是买点棉花做棉衣度日。

羊毛织品,还是只有有点家底儿的人才能享受到。

但最起码,许多买不起羊绒的殷实人家,还是可以买到羊毛织品过冬的。

羊毛的收集,就像理发,用剪子全部剃光,然后整个脱下来,俗称剪羊毛,每只绵羊每年可以产几公斤的羊毛。

而羊绒则长在山羊粗毛的根部,且属于自然脱落,所以每到春季脱毛的时候,牧民就会用特制的铁梳子像梳头一样一点一点抓取下来,称为原绒。

可每只山羊身上每年只能收获几十克羊绒,所以把羊绒当做“奢侈品”都不夸张。

明朝时期羊绒加工生产,基本技术原理和标准,和后世其实已经相差不多,同样采用的梳绒,然后加工成线,再用专门纺机进行纺织。

魏广德放下手里的羊毛织品,对着外面喊道:“叫张吉过来见我。”

“老爷,你又想到什么了?”

知夫莫若妻,魏广德看了这些羊毛织品,马上就叫张吉,肯定是想到事儿了。

“呵呵,确实想到点事儿。

之前户部还上文说接到内织染局找户部要银子,说是打算派人去兰州采买兰绒为陛下绣制龙袍。”

“啊?”

魏广德话音落下,徐江兰就惊讶的张大嘴。

此时代兰绒价格极为昂贵,要采购制做龙袍所需要的花费,安排上数百两银子也未必够,这还不算内织造局的人工。

一件龙袍从材料采买到出成品,至少需要耗费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这还是比较简单的冕服。

如果是盛大仪式上皇帝需要穿戴的衮服,那就算耗费十年光景也未必能出来一件。

内织染局光是负责制作龙袍的,就有数百人之多,这也是为什么皇宫里长期豢养数千甚至上万人的原因。

后世我们看到的所谓龙袍,虽然大抵样式看上去差不多,但那都是印染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