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资料。
这就很要命了。
谭纶大怒,当即把管理文书档案的郎中主事一通臭骂,让他们尽快寻找,就算把库房翻一遍,也必须找到。
“大人,这文献是被人刻意藏匿起来的,怕是不好找。”
那郎中被谭纶一顿臭骂,等谭纶骂累了,这才辩解道。
“什么意思?谁这么大胆?”
谭纶心里一惊,当即追问道。
“大人,这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知晓文献下落的,早就作古。”
那郎中有些委屈的哭诉道。
“闭嘴,给我详细说说怎么回事儿?”
谭纶依旧追问此事,水师下西洋,若是找不到这些资料可怎么办?
要知道,大明对于档案管理那是非常重视。
元末时期,朱元璋就对元朝档案的收集是十分重视的,在起义过程中不断命令部下注意收集元王朝档案材料,同时也鼓励元朝将领携带档案图籍前来投降。
所以这些档案对于朱元璋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明初时期的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各种制度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后明朝建立,朱元璋又对档案管理进行了认真细化处理,务求资料保存完整且“永不删档”。
也就是说,朝廷的文书是永远不能销毁的,就算因为积存太久或者放置地方不够,那就修新库房存放也禁止销毁。
明朝建立的档案库房主要有皇史宬、内阁大库、黄册库三个,这是中央文书资料的存放,各部和地方官府还有自己的档案库房-架阁库。
架阁库是以架阁的形式保存档案的库房,架阁库作为当时的综合性档案机构,不仅藏有簿籍还有案牍,有的地方官府还特别在架阁库中设置了专门的区域,用于贮藏所辖地区的黄册。
丢失文书的罪名也是很重的,轻则罢官,重则送命。
如此刑罚之下,谭纶能不震惊吗?
“这,都是成化朝的事儿,由库管主事口口相传.....”
那主事无法,只好把前任主事交接时留下的话告诉了谭纶。
原来,在成化朝时期明宪宗宠信太监汪直,并由其建立西厂。
当时,东南亚的老挝正在攻打安南,汪直为了讨好明宪宗,怂恿明宪宗出兵吞并安南。
明宪宗也想开疆扩土,对汪直的建议心动不已。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派英国公张辅攻打安南,当时留下很多军事档案。
明宪宗于是召来兵部尚书余子俊,让他把当年张辅攻打安南的军事档案调取出来,以备自己讨伐越南参考。
余子俊派人查了半天,发现这份档案竟然丢了。
原来,刘大夏听闻明宪宗要攻打安南,抢先一步把这份档案藏了起来。
继续阅读
兵部尚书余子俊找了半天找不到,刘大夏偷偷对他说:“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那意思就是战争一旦开打,西南各地的百姓将苦不堪言。
余子俊听闻后,立即醒悟,于是也立时推脱起来。
最终,明宪宗未能出兵,西南百姓免遭一劫。
之后,明宪宗喜欢奇珍异宝,汪直等太监就劝明宪宗效仿当年郑和下西洋,派遣得力的太监出海寻找宝物。
明宪宗听信太监之言,派人到兵部调取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可能是藏匿档案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刘大夏又藏了一次,这一次藏的便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需要消耗巨资,死伤万千军民,即使得到了奇珍异宝,对国家民生没有任何益处。
“上任还曾说,刘大人对兵部项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