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据,字世议,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吕范次子,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以父任为郎,后授副军校尉,佐父领军事。父卒,迁安军中郎将。数建军功,累迁荡魏将军。孙亮郎位,拜右将军。孙峻杀诸葛恪,擢据为骠骑将军。率军攻魏,途中闻孙峻死,孙綝自代,怒引兵还,欲废孙綝,被孙綝从兄孙宪阻击于江都,遂自杀。
吕据是大司马吕范的次子,最初因父亲的功勋而担任郎官,后来吕范卧床重病,吕据被任命为副军校尉,辅助吕范掌管军事。吕范去世,因吕范的长子早死,故由吕据继承吕范的南昌侯爵位,并升任为安军中郎将。
吕据曾经多次征讨山越,各处深险僻峻之地,只要他去攻打都能取胜。吕据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谿,再次立有战功。车骑将军朱然进攻樊城,吕据与朱异攻破樊城的外围,回师后被任命为偏将军,入朝补任马闲右部督,升任越骑校尉。因大风使长江水涨泛滥,渐渐淹到城门,孙权派人观察水情,只见惟有吕据派人备置大船,防备魏国进犯,孙权对他进行嘉奖,任命他为荡魏将军。
吕据的父亲吕范,曾随孙策、孙权鞍前马后,多建功勋,东吴政权的建立,吕范功不可没,孙权只所以重用吕据,是与其父吕范是分不开的。吕据的致命伤就是对孙权太忠诚了,孙权一生育有7子,长子孙登、次子孙虑、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因孙权多年不立皇后,所以诸子并无嫡庶之分,却有大小之别。
东吴政权出现“二宫并构”的局面,围绕着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之间的帝位之争,东吴重臣纷纷站队,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朱绩、尚书丁密、太子太傅吾粲等拥护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拥护鲁王孙霸。储嗣之争,这场政治风波最终结局是两败俱伤,最后以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划上了句号,其实孙和、孙霸是一母所生,这样的结局让母亲王夫人无法承受,随后陆逊被“气”死,吾粲被诛死,朱据被赐死,顾谭被流放。这样的结局没让吕据从中吸取教训,他仍在我行我素。
孙权临死前,更立七子孙亮为太子,“鲁王党”核心成员摇身变成“新太子党”,诸葛恪、滕胤、孙峻、孙弘、吕据成为五名托孤重臣。随后,诸葛恪和孙峻联手干掉孙弘,孙峻密谋孙亮,设计做掉诸葛恪,孙和与夫人服毒自杀,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亡故,其族弟孙綝上台,其人嗜好杀戮、残无人道。此时,吕据正在领兵北伐魏国,还没到淮河,听到孙綝继位消息,立即带兵返回,并与前线大臣联名上书,推举滕胤为丞相,以防孙綝大权在握。孙綝自然不会同意,但他表面上对这两位元老级长辈尊重,上表改任滕胤为大司马,要他镇守武昌,远离朝廷。其实是孙綝借此支开滕胤,防止他与吕据联手对付他。滕胤拒绝离开建业,决定与吕据联手推翻孙綝。
这时,孙綝也在做两手准备,一面攻打吕据,一面拉拢滕胤,滕胤没有等到吕据讨伐孙綝之时,却听到吕据无力抵抗、溃不成军,士兵劝其降魏,吕据说:“我耻为叛臣。”随即自杀。孙綝听说吕据自杀,集结军队向滕胤进攻,滕胤及其他数十名将士战败被杀。其后孙綝下令诛灭滕胤、吕据三族,孙权的五名顾命大臣纷纷毙命了。
直到孙休即位后,才下诏说:“诸葛恪、滕胤与吕据原来是无罪,而是受到孙峻与孙綝兄弟所残害,我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为他们改葬,并加以祭祀,因为他们而牵连流放者,都可以回来。”吕据等人被追复原职,才得到平反。
史事讲将1三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