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吕蒙去世后,诸葛谨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谨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军国大政,多所咨谋,为主所重。
徐州的战乱为孙策、孙权送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如张昭、鲁肃,诸葛瑾。孙策新死,诸葛瑾被推荐到孙权府中,后来做到长史、中司马,孙策死前的长史是张昭,政局平稳后,孙权很快将这个位子留给诸葛瑾。观诸葛瑾的出身,一不是淮泗嫡系,二不是随孙策打天下老臣,三不是江东名门望族。
诸葛瑾和张昭同属流亡北士,和顾雍、步骘又同为跟随孙权的旧部,诸葛瑾是联系这两派力量的重要纽带,关键是他没有开疆拓土的功勋,不具备张昭那样威慑孙权的众望,又不同于顾雍这些江东士族,不会直接威胁孙氏政权的统治,因此,孙权可以通过诸葛瑾来安抚甚至打压这两者。孙权重用诸葛瑾,无异于将这两个集体中推出一个典型,然后集中塑造,这样的奖赏,让双方都感到欣慰,又都感到压力。
在东吴整个政局的发展中,不变的主题是联魏,还是连蜀的问题,诸葛瑾作为温和的联蜀派,能够在孙权和刘备翻脸的时候“明哲保身”,又能在恢复邦交时“挺身而出”,这样的作用是显着的。在孙权身边,张昭是坚定的联魏派,吕蒙陆逊是坚定的独立派,鲁肃是坚定的联蜀派,他这样的温和派,能够调和众多派系,达到弥补决策裂缝的效果。于是,诸葛瑾便成为东吴政坛,最特别又最有用的十全大补贴。
《三国志》中说他“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文中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军事上就是拉大旗作虎皮,跟蹭饭的没什么两样,混到最后时来运转,到了后期,东吴无人,这位老大竟然挑起了军事重任,然屡败屡战,司马懿在他兄弟那儿,没有沾到的便宜在他这里双倍加以返还,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人,却被孙权信任有加,而且俨然成为了东吴的重量级人物,比张昭、吕蒙、陆逊还要稳固,最后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一生官运亨通,衣食无忧。
那么,诸葛瑾为何会在东吴大受青睐?首先,诸葛瑾最大的能耐是面善,脾气好,人缘好,从不树敌,广结善缘,跟谁都好得一家人似的,初到江东先是与当时的名士步骘、严畯相友善,互相吹捧,名声大起。继而攀上了孙权的姐夫,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让孙权姐夫大为惊异,然后引荐给孙权,他与皇室另一成员孙权的堂弟孙皎也交往很深,后逐渐与孙权重臣鲁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为了巩固其地位,不惜与当时江东第一权臣张昭,结为儿女亲家,互为援手。从诸葛瑾与江东士族的友好关系,以及对互为政敌的鲁肃和张昭都能和谐相处来看,诸葛大哥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上驾轻就熟,高明而圆滑。
政治上的联姻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张昭在孙氏政权后期,显然已经大权旁落,然诸葛瑾始终处于东吴政坛中心,没有遭受冷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对他的主子孙权绝对忠心耿耿,他深谙君臣之道,把孙权的性格特点揣摩的一清二楚,并且从不当面顶撞主子,而是委婉劝解,并且多从自身找问题,比如《三国志》曾载他的好友校尉殷模因事触怒孙权,将被治罪,孙权手下臣子议论多不得要领,相反惹得孙权大怒,而诸葛瑾就很会说话,当孙权问他为什么一言不发时,他说殷模之所以犯罪,都是因为自己不能相互提醒勉励而获罪,如今主子不责备就已经惶恐不安了,怎敢多言?结果孙权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赦免了朋友殷模的罪过。
诸葛瑾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他的兄弟诸葛亮,和他各为其主,互为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