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吴兴南浔人,元末明初商人、巨富。帅其子弟力穑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难,乡人以长者呼之。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苏南、浙北、皖南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和传说。
对于沈万三究竟如何致富,最具传奇色彩、也是传说最广泛的,当属“聚宝盆”一说。说是沈万三贫时,见一农夫携蛙百余,他便好心买来放生,哪知第二天,看见众蛙聚在一瓦盆不散,沈于是将瓦盆带回家,用来洗手。一次,妻子洗手时不慎将一支银钗掉在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已是满满一盆,不可胜计,沈万三由是富甲天下,传说南京中华门的名称也源出于此。
元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突出的迹象:一是农田水利发展,带来水田种植发达,稻田面积日益扩大;二是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关系逐渐蔓延。沈万三这个家族,正是借着元末这种土地关系的变化,将一部分失去业主和佃户的土地,占归己有,“粪治有方,潴泄有法”,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并进一步兼并土地而发家致富。
明人记载沈万三来往的“徽州、池州、太平府、常州”等地,恰是“徽商”频繁贸易活动的地区,沈万三拥有田产数千顷,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为商品出售,而当时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在内所需食粮,主要靠南方供给,沈万三肯定是一“售粮大户”,由此,沈万三积累了大量资本。富起来的沈万三转而“通番”,将地产的纺织品、瓷器等输往亚非各国,而回船进口大量的珍宝、香料和药材,一去一回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史料记载,元代为了鼓励和发展工商业,实行轻商税的政策,朝廷数次布诏减税,鼓励中外贸易,而沈万三也在此背景下“暴富”。
江南首富沈万三,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
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日召见他,给他一文钱要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级数增长,以一月为期。沈万三不知就里,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该付给朱元璋利息为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钱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则共计三千三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二斤。
除了巧取,还有豪夺。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要他每年“献白金千铤,黄金百斤”,还命他造六百五十间廊房,养数十“披甲马军”,并对他的田产每亩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税。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当他得知京城要筑城墙时,就主动承担了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的任务。当时的南京城墙全长三万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多,朱元璋的筑城计划,仅造砖一项,便涉及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样如期完成的?没有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门外,有座赛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