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愉,字性和,号澹轩,临朐县朱位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状元。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升侍讲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再升礼部右侍郎,后病故,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钦赐御葬,明朝赠官兼职自马愉始。
马愉20岁中秀才,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次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赴试,期间刻苦攻读,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这一年马愉33岁,此科主考为杨溥、副主考为曾荣,马愉终生视二人为恩师。
历来科考,大多考试《五经》,即俗说的以《五经》取仕,此科为宣德皇帝登基后的首次开科,俗称“龙飞榜”。宣德皇帝下诏曰:“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故此科为制科取仕,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
“制曰:朕惟礼乐之道,原于天地,具于人心。所以治天下,国家之大器也。盖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于斯。故圣帝明王,咸所重焉……。爰及朕躬,获承鸿绪,永惟海宇之广,生齿之繁,化理之方,躬行为要。肆夙夜饬励,恭己思道,罔敢怠宁。诸生学古有年,究于治理。夫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而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此盛治之致也。爰始行之,其事何先?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近世大儒又谓其本皆出于一。夫欲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不考其本可以施之,知礼乐之情能作,识礼乐之文能述,稽诸往古,畴其当之。昔者,圣人制作之盛极于虞周,况以伯夷、后夔、周公为之辅。仲尼定万世之制,何独取其韶冕欤。夫礼乐之效,致人心之感,则道德一而风俗同;致气和之应,则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车马图凤凰麒麟之物毕至,亦理之所必臻欤。朕虚己图治,冀闻至理,其悉陈之,将亲览焉。”
马愉得题后,倾其所学,上下古今旁征博引,洋洋二千余言一气呵成,宣德皇帝览卷大悦,御批为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这是明代开科以来第十八位状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的状元,明清543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状元,马愉是其中之一。
自明朝开科以来凡十五科,以廷对魁天下者,一直出于东南,而北方诸省出状元自马愉始。仁宗皇帝曾与侍臣议论科举之弊,仁宗说:“北人学问远不及南人。”杨士奇说:“自古国家兼用南北之士。而‘长才大器’者,多出北方。请令今后如一科取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则南北人才皆为上用。”宣宗即位后,即开始实行,分南、北、中卷,以百名为率。
宣宗特选以马愉为首的史官及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明代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是贵极人臣。有记载说,马愉曾从驾征讨朱高煦,朱高煦就擒后,又传来赵王欲行不轨的消息,宣宗打算移师问罪,马愉说:“陛下能有几叔?不如坦然回京,观其动静。”既而赵王果然主动向宣宗交出护卫军三千人,宣宗感叹地说,“若不是爱卿,朕差点失去一位皇叔呵!”
马愉充经筵讲官,每次进讲,皇上都注目倾听,不久升任侍读学士。当时英宗不足十岁,朝政均由太皇太后张氏摄持,她委任“三杨”辅佐,朝政清明,后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视“三杨”为眼中钉。一天,王振对杨士奇、杨荣说:“朝廷之事,让二位大人久劳了。如今二位皆已年高,为国操劳恐怕多有不便。”杨士奇闻听此言当即表示:“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而杨荣则说:“我等衰老,无以效力,当选后生可任大事者入阁,以报圣恩。”王振走后,杨士奇责备杨荣失言,杨荣说:“王振早已厌恶我们了,必然想办法除掉,如果一旦宫内飞出片纸让他选中的人入阁,我们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