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后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历官五十六年,一生功勋显着,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马文升,生于河南钧州,后落籍虞城,祖上均未入仕,但马文升幼时就显示出对兵事的兴趣,“尝与群儿戏,十数为群,角之靡不仆”。马文升考中进士,授御史,先后巡按山西、湖广,“发奸擿伏”,有“神君”之称。服毕母亲的丧事之后,擢迁福建按察使,福建任上,严惩当地贪暴狂徒冯某,离开福建时,闽人传唱“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布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称颂。
西北土达满四在距平凉千里的石城起兵反明,响应者甚众,远近震动。他们大败官兵,明廷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调陕西三边兵五万人及京营兵进剿,以署都察院事的副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起用马文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协助项忠。马文升看到满四军有一个弱点:城中无水,粮储渐乏,“若绝其刍汲,则釜鱼当自毙矣。”果然,满四军日渐困乏,最后失败。马文升又建议项忠尽毁石城墙垣,以防后患。马文升整顿与各部的茶马贸易,换取番马八千余匹。他在陕西巡抚任上七年多,先后加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积累了处置边务的经验。
宪宗在位初期,鞑靼领主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连年入侵,使西北边境面临空前压力,马文升请求驻军韦州,在各堡寨伏兵,顺利在黑水口击破鞑靼,生擒其平章迭烈孙,又在汤羊岭取胜,斩首二百级。马文升连战皆捷,颇有战绩,但因他在奏捷时据实而报,且朝中无人协助,故而仅获薄赏。次年,三边总制王越取得红盐池大捷,马文升也派其子马琇报功。廷臣勘查,认为马文升所奏不实,宪宗于是给予他“表奏不实,停俸三月”的处分。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到十一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
辽东巡抚陈钺,为人贪婪,待将士严苛,马文升上疏言辽东事,多涉及陈钺,两人遂结怨,而陈钺的后台是权势颇大的太监汪直。发生陈钺错杀女真贡使、激变辽东之事。汪直打算亲往平定,以立功显名。太监怀恩建议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抚,马文升立即支持,并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马文升也没有同意。这一来,又得罪了汪直。汪直后来与刑部尚书林聪等勘边事,说辽东激变,是马文升禁止边方农器贸易所致。马文升申辩无用,被下诏狱,谪戍重庆卫。马文升在戍所滞留四年。汪直失宠后,他才复官,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这是他第三次赴辽东,由于他曾经论及陈钺,因此受到欢迎,士卒“皆鼓掌喧舞”。
马文升进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一带饥荒,马文升移调江南的十万石粮及五万两盐价银予以赈济。同年冬,入朝任兵部尚书。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荐他人掌兵部,在宪宗面前做了手脚,将马文升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孝宗即位后,马文升被召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在朝廷的地位确定下来,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厌恶,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旋即又奉命提督十二团营。
针对兵政废弛的状况,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严格考核将校,有三十多人因贪贿怯懦被罢黜。这损害了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