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瑞,字维贤,或作惟贤,号凤泉,河南宜阳人,祖籍山西夏县,明代中期大臣。登进士第,改庶吉士,出为广德知州,嘉靖中屡迁吏部左侍郎。俺答兵临京师,他总督九门,因兵部尚书丁汝夔被逮下狱,遂摄兵部,兼督团营。鞑靼兵退,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条上兴革六事,言宦官典兵,为古今大患,请尽撤提督监枪者。后被仇鸾构陷,以忤旨罢官,家居十年。有《王襄毅公集》传世。
王邦瑞,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作诸生的时候,山东盗匪兴起,王邦瑞曾向知府上呈剿寇的十四条策略。王邦瑞登进士第,改庶吉士,因与王府有关系,被外授为广德知州。
嘉靖初年,王邦瑞因祖父去世而离职,后补任滁州,经多次升迁至南京吏部郎中,调任陕西提学佥事。其后因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再迁任固原兵备副使。泾、汾大盗李孟春,流窜抢劫黄河东、西,王邦瑞剿平了他们。因祖母去世离职,守丧期满,又担任陕西提学,转任陕西参政,因母亲去世离职。再被起用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敌军乘河水结冰进犯,王邦瑞设伏将其击败,后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未上任,又被召为兵部右侍郎,改任吏部右侍郎,旋即进升为吏部左侍郎。
“庚戌之变”发生,鞑靼俺答进犯北京,王邦瑞奉命总督京城九门。他把禁军驻扎在城外,以巡捕军驻守东、西长安街,大开城门,接纳四郊躲避鞑靼军的百姓。不久后,兵部尚书丁汝夔被下狱,朝廷命王邦瑞代摄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京师取消戒严之后,王邦瑞请求奖惩各将功过,并且疏浚九门濠沟,世宗允许。王邦瑞见军营制度长期松弛,上疏极言团营之弊,世宗纳其言,遂罢十二团营,恢复三大营建制,由咸宁侯仇鸾统管,并改王邦瑞为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又疏言宦官典兵为自古以来之大害,尽撤宦官监军,世宗亦从之。他又举前编修赵时春、工部主事申旞通晓军事,请求将二人改至兵部任职,协理京营事务。不久后,世宗因所召兵部尚书翁万达迟迟未至,于是命王邦瑞接任兵部尚书,他在任上,曾上疏条列安定天下的十二件事。
此后,仇鸾向世宗诬陷王邦瑞,使其对王邦瑞的信任减少。恰逢仇鸾奏请革除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的官职,而举荐京营副将成勋代替李凤鸣,密云副将徐仁接替徐珏。世宗直接下达中旨,王邦瑞说:“朝廷改换将帅,必须要采纳公卿的意见,由陛下决断,以此来谨慎防止和杜绝祸乱的苗头,来表示臣下不敢专断。况且京营大将与各镇将领互不管辖,为什么为了京营,却贬斥各镇守将。如今曲从仇鸾的请求,臣担心九边将帅都奔走依附,这不是国家的福分。”世宗不悦,下诏责备王邦瑞。仇鸾又想节制边将,停止修筑蓟镇的边墙,王邦瑞坚持不同意。仇鸾愈加憎恨王邦瑞,更加进谗诬陷他。适逢王邦瑞又上疏陈述剿抚大计,世宗于是下诏将其免职,让他以普通官吏的身份办理事务。数日后,王邦瑞在大计时自我陈述,最终被除名,由赵锦接任。
王邦瑞离职后,仇鸾更加专横,又与内阁首辅严嵩争宠失和,被陆炳揭其私及不轨之事,在被革职后忧惧而死,赵锦也被贬戍边关,世宗在此后逐渐思念王邦瑞。京营缺人,世宗说:“非王邦瑞不可。”于是起复王邦瑞原职,王邦瑞到职后,上书根据具体情况办理的几件事,都被世宗允许施行。
史事讲将1三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