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词宰相——严嵩(1 / 3)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袁州府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政治家、权臣。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勒令致仕,严世蕃案发,遭罢职抄家,寄食于墓舍,两年后病死,年八十七。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严嵩,父亲严淮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考中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十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嘉靖年间,皇帝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世宗即位几个月之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世宗怒,着《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夏言自视甚高,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

后来,严嵩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鞑靼入侵河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侍,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这时夏言知道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防范,严嵩表面上对夏言谦恭,但怀恨在心,日后严嵩再凭借青词夺回世宗的信任。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严嵩重新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

世宗崇道斋醮追求长生来说,严嵩为了媚上,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单是营建,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