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击退倭寇——赵炳然(1 / 1)

赵炳然,字子晦,号剑门,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剑州人,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大槐树湾,因其八世祖赵致中来隆庆府任知府,故举家迁至剑阁定居。平定了云南边境叛乱,率轻骑进入大漠,与蒙古军队激战,立下了大功。巡按江浙,协助副总兵戚继光剿灭了侵犯闽浙沿海的倭寇,后又调升兵部侍郎,并再次督抚江浙,多次消灭来犯的倭寇,皇帝再次奖赐他白金和彩帛。后来升至兵部尚书。

赵炳然,从小聪颖过人,加之勤奋好学,14岁就考中秀才,25岁考中举人,29岁进士及第,考中进士后,即被朝廷委派到江西省新喻县担任知县,虽任职仅有三年,但政绩卓着,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年仅33岁的赵炳然,调任贵州省监察御史,到任不久,母亲郑夫人不幸去世,因家守丧三年,后来又改任河南监察御史。当他去河南道上任的时候,朝廷发现宣化、大同驻军军纪废弛,一些军官骄横不法、贪污国家粮钱,就令他前去严加查办,他深入调查核实后,将情况奏明嘉靖皇帝,然后采取果断措施弹劾处理了督抚樊继祖、监司杨锐、指挥冯士彪等177人。嘉靖皇帝非常赏识他,又调他任顺天府巡按。

因父丧再次回家守孝三年,后被调任江西道任监察御史,奉朝廷之命巡按云南。云南元江士官那鉴勾结越南武文渊在中越边境叛乱,赵烦然奉旨平叛,大获全胜。浙江、福建沿海倭寇猖獗,朝廷派他去作巡按御史,协助剿灭倭寇,他与在福建剿灭倭寇的戚继光通力合作,使倭寇很快被铲除,保障了东南沿海的安全,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在江浙为官时,社会安定,政治清贫,百姓安居乐业,在升任右都察御史、加兵部尚书被召回京城时,当地百姓焚香送行,并将他的画像敬在神龛上供奉。赵炳然满58岁时,皇帝派他去总督宣化、大同两个重镇。蒙古军人犯宣化、大同之间的西阳河,赵炳然又率部抗击,三战三捷,打败了蒙古军,蒙古军首领黄台吉领兵进犯内地,赵炳然带领部队连夜从山西赶到河北,大破蒙军,穆宗皇帝为了嘉奖他,将他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资政大夫。

赵炳然因患胃病,告假回到剑州疗养,穆宗再次启用赵炳然,封他为兵部尚书掌南都察院事,当皇帝的诏书到达剑阁时,赵炳然已于三天前去世,终年62岁。朝廷得消息后,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封“恭襄”,并以二品封赠其祖父赵思齐、父亲赵松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其母也被追赠为夫人。

赵炳然,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更重要的是,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平定滇南叛乱,扫清倭寇侵扰,挥师漠北抵御外侮,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勋。

史事讲将1三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