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传播天主教——利玛窦(1 / 1)

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利玛窦,来华后,先后在澳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认为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他还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并指“上帝”概念早已存在中国上古文献中,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利玛窦本人更穿着中国士人服饰。

利玛窦成功地觐见皇帝,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也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称为“利玛窦规矩”。

为了减少传教阻力,使教义更加易于为中国人特别是上层人士接受,利玛窦把基督教演绎成一种类似于并能兼容儒教的伦理体系——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童贞女之子身份、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利玛窦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

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这当中最着名的,也是后来对他的传教事业帮助最大的,当属“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利玛窦的宗教着作、译着主要有《天主实义》、《天主教要》、《二十五言》、《主的祈祷》、《圣母赞歌》、《教理问答书》等。

利玛窦,向中国社会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的观点,开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与徐光启等人合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几何学方面,还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共同翻译了《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圜容较义》等。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所写的第一部中文着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关于友谊的格言上百则。同时,利玛窦还积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首次将《四书》译为拉丁文;与郭居静神父一同编修了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平常问答词意》,首次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

利玛窦因病卒于北京,终年59岁,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但在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的斡旋下,万历帝破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

史事讲将1三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