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2023.3.30)(1 / 1)

没必要深究谁对谁错,达成一个共识,去做,得到想要的可接受的结果就好了,实用一点,别搞哲学。

把很多微观的知识宏观化,或者把宏观的微观化,都会打来新的东西,甚至是颠覆性的模式与技术。

采集人的行为信息,再预估人的行为信息,到底能不能做得到?首先我自己做不到,我预估不了我下一步要干什么。但是也不能说晚安预估不了,很多模糊的东西是有变成清晰的潜力的,数据挖掘的是潜力,即你未来可能的行为,并将之放大。

为什么事情稍微复杂了一点就不好理解了,真的是智商不一样所处的世界完全不一样吗?还是因为大脑思考稍微激烈了一点,就立刻能脱颖而出,或者是只是自己没有钻进去挖掘罢了?

我们在一场又一场技术革命中生存着,有的人观望,有的人尝鲜,有的人不为所动,有的人创造,有的人跃跃欲试。升级自己,或者保持原状。其实都没什么大的差别,如果没出事,一切都相安无事,出了事,也不应该三言两语地总结,也不该后悔,事实远远没有想得那样简单,所以别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我们只是一滴水。

这个世界,没有高贵的灵魂,只有不高贵的灵魂。何为不高贵的灵魂?是那些认为自己的灵魂高贵的灵魂,它失去了高贵灵魂最起码的那一种,高贵性。

如何去恢复?这里必然包括着唯一性,当然还有的是共情。唯一性可以保证恢复的东西是原来的样子,而共情可以让恢复的东西被大家接受。

然后去写微小说吗?啊这!去读了读青春文学,初恋啊!表白啊!云云。吃不到猪肉看看猪跑总行吧!

唐突的表白、留念的CD、遥远的距离、婚礼的祝福。

或者那样的初恋,不算是恋爱,即没有恋,又谈不上爱,只是一种浅浅的喜欢,一种奇妙又独特的感觉,一种永恒的微笑,一点鼓舞,一点温度。

暗恋,总喜欢偷看人家,只要每天能见到他,就心满意足。每天给他写信,但我们都要结婚了,于是,读着过去那些温润的句子,和那些回不去的青春,还是拿起打火机,付之一炬。

感动自己嘛?或许,我充实了吗?或许吧。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做饭的手比不过吃饭的嘴,干活的倒烙下一身不是。探索起来真费劲,做出来的东西也真垃圾,几十小时非琢磨抵不上一句废物,就是如此,奈何奈何,还是要继续写下去。

如同我挖掘着过去,描绘着未来,却唯独感觉不到现在,现在的东西总是不痛不痒,真的和死了没什么分别。你对了,又不对了,好了,又不好了,总之皮了,也没有痛觉。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就这样吧!不说话,至少留下一点尊严。

读了很多书,最后还是觉得喜欢三国演义,或者说是更加喜欢了,它曾给我力量,而今后也依然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精神食粮。

梁寒郡的日记书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