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的几本书都看完了,还没有下班,先不说这个。我刚想去图书馆借书,站在门口,不知道自己要借什么类型的。
优先想到的是,家里还有很多没看完的书,还要借新的吗?但是剩下的部分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目前有骨头可以啃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去做了。保留这个状态,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去看的。所以,可以先吃一些零食。
然后,我想要看什么呢?大概是毕业论文,相关的书籍吧。但是思来想去,我的桌子上有一些正在看的不错的书,暂时还不必借新的。剩下的部分自己也比较熟悉了,可以多参阅论文找找灵感即可。
于是,我想到了本专业。本专业的领域太广了,泛泛地看,也是没什么补益,我点几个关键词吧。比如,控制,控制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等一些书,哦哦,遇到喜欢的书,我是跑着去借的。工程控制论,我要去借了。
然后其他类的,文学是个大类,重要不紧急,先放一放。经济的话,国富论一本就比较撑,现在还没看完。哲学的话,暂时也比较撑,先不找了。
然后是一些时事或者预测,暂时也先不用。或者一些高科技前沿,怎么说呢?就也是难啃的骨头,暂时还吃不下。浅浅地理解一下即可,先把自己的骨头啃完再说——不过估计是没戏了,没关系,我不贪。
然后想了一圈,发现我可以看电子书,算了,先不借了。等我把手头的一些控制的看完,再借控制的。就先这样。
心理描写细腻是其中一点,写的部分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这种洞察力很厉害。虽然原因是作者本身是一个敏感的人,他在写自己。然后,这种情感也许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这是一种需要修改的病态,发现病态,只是完成了大任务的第一步。
把游戏删了以后,果然发现时间多了很多。
如果放弃思考成败,只是去做。就可以回避很多没必要的事了。没必要把想做的说出来,没必要把做过的说出来,把这些没必要的都打住,你是否就能发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
一个人要做的事是否非要于另一个人粘连。那个时候,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参照共同的攻略自然可以。但是,那时已经过去了,我在想的是,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我的一生。try{ggauto();} catch(ex){}
我之前是有目标的,但是那个目标显现的部分较为容易实现,较为晦涩的部分还不清楚。首先呢?这个目标的显式部分与我做任何其他事都不冲突,可以不考虑。隐式部分拆开看一看,首先是要找到一个还可以的工作。没有工作是绝对不行的。此外是继续学习。后面以各种形式学习还不清楚,但要记住必须不断学习。
不可以指望,或者依靠,否则几乎做不成任何事。要记着,过于繁杂的事必有简便计算的方法,与其硬着头皮上,不如思考如何解决后再解决。
能咋呼未必能打,能打的也未必得到重用,说这些并不是让你愤愤不平,而是要告诉你,不可以貌取人,更别说以声取人。
一个优渥的生存环境嘛?其实也不必。舒心也是个好选择。不必总想着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多想想如何少给世界添麻烦。
幻想一下那样的日子,也是需要不停工作的,给我虚荣的时间也不多,也没必要。虚荣这东西就没什么用。当你一个人走在一片僻静的土壤上时,你发现,自己不过是世界里的一颗尘土。觉得,雕琢只为雕琢,艺术也纯粹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始终无法因为一件事而做另一件事。
不要因为平凡而觉得自己可怜,一串金项链也觉得自己只是一串金项链而已。可怜的是,自己明明是一块闪烁着的玻璃,却总是幻想自己是一颗钻石。
该干什么就把什么干好。这就是变强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