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也顾不得他兄长生死未卜了,只能先顾得自己了。
而此时陈骞依旧在高台之上,四周火把都未曾熄灭,虽然黎明已至,只是望着那面朝自己涌过来的龙纛喃喃失声,话说,一直到现在,他手里其实都还攥着几千生力军一直没有投入战斗!
只是,都是步军,投上去也只是添油罢了!
郧县城下的汉魏两军主力会战一共持续了两个时辰多一点的时间以后,这场战役胜负便已彻底分晓。
到此为止,魏军此处的主力部队全线溃散,大略看来,似乎毫无疑问,乃是汉军大胜,魏军大败。
但平心而论,这一战汉军做的还说不上最好,只能勉强说得上优秀而已。
相对而言,魏军做的并不算差,但因为之前胜利产生的自大与骄狂却让他们遭受此厄。
这正是骄兵必败!
说来说去,这也只是一场会战的胜负罢了,汉军没有能力让魏军全军覆没在此,自然也算不得最好了。
回到眼前,被打懵的陈骞依旧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他立在原处,陷入到惶恐与犹豫之中。
经验和为将者的品格告诉他,此时他该带着最后的生力军,直接不顾一切冲向那面龙纛所在,按照军法,当他这名元帅冲起来以后,所有战场上的魏军都可能会协从,届时未必不能绝地反转;然而,与此同时,生存的欲望却告诉他,他该带着这最后的生力军,扔掉一切,掉头逃走!
话说,可能陈骞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他的犹豫是徒劳的,他再努力挣扎也没用,因为当他接受司马昭的请求,为司马炎赚取此战的名望时,三军之首不是他,而当他面对猝然而至的汉军主力,虽然毅然挑起这副重担,但是三军却还是上下未明。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言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
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
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
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如今魏军,司马炎虽然知军,但是也只是一个“知”,甚至连当年“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不如,若是以十万之众,行堂堂正正之阵,压敌一万两万之数,那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而杨伊行种种调兵之计,他一一中计之后,才将三军交予老将陈骞,并将错误的情报交予陈骞、文鸯等将,还未曾把全部兵力交予,还留下了一支精锐,如此情况下,陈骞却怎能不败?
而当关彝领精锐和蒋斌合力,他却没有将应许陈骞那个骑营相对应的撒出去的时候,此战结果也完全明了,他也丧失了其祖,其父当年的勇气。
他明显无误的堕落了,但对于魏人而言,更糟糕的是,这个时候,他反而因为自己的堕落,成为了魏国与魏军最高层。
而城外的陈骞,此时立于高台之上,此时却毫无动作,并没有像是一员战将那般,死在冲锋的路上,也未曾像是有些战将一样,亡命奔逃!
只是坐于高台之上,黯然等死,六十多岁的他,已然老了。
当然了,陈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