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大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
其实这旗不常用,尤其是陆地上,不过杨伊还是在阜成门立上了这旗帜,未时刚过,用完了午膳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就在无数大顺兵将的山呼万岁声中,在他的义子李双喜率领的御营亲卫的簇拥下,抵达了代表着御帐的黄色毡帐之中。
和他一起抵达的除了刘宗敏、田见秀、牛金星、宋献策、顾承恩等大顺朝的文武将领,还有之前投降大顺的唐通、王承允、杜勋、杜之秩等明朝降将降臣,另外还有被俘后投降的明皇室的秦王朱存极和晋王朱审烜。
李自成自己端坐在毡帐前面,让自己的文武臣子和一干降臣分列左右,又让秦晋二王在自己左前、右前的地上坐着,此时他的感觉真是好不得意!
正在李自成得意的时候,之前在宣化和居庸关投降他的两个明朝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一前一后小跑着就过来了,两个太监都各拿着一只单筒望远镜,是用来观看阜成门城楼上情况的。
不过在一看之后,两个太监都以为自己的眼睛出毛病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皇太子的龙旗和三军司命旗摆在了一起!
这是什么意思?皇太子出宫抚军了?不可能吧?大明朝有过督军的亲王,却从没抚军的太子,而且他们这两个太监也都很清楚宫中的情况,崇祯的太子才十来岁,怎么可能抚军?
就算崇祯皇帝异想天开,让儿子带兵守城,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啊!要知道之前曾有人提议让太子去南京监国都是一片反对,现在要让太子抚军,那还不得吵翻天?
现如今文官势力怎么会允许这种事发生呢?可问题是两个太监一看再看,分明就是太子的六面龙旗和三军司命旗在一块儿,而这就是代表着太子抚军,而且是太子不仅出宫抚军,还上了阜成门的城楼!
怎么说呢,这个情况很诡异,而且这个太子的胆子也太大了一些!
他们可不知道这并不是太子想要的,而是被自己的妹妹给逼的,被太监挟持着来的,甚至就是崇祯都遭受了这种待遇!
这种事,这两个已经投降的太监是绝对想象不到的,毕竟就是崇祯自己也没有想到只是一晚上的时间,这京城竟然就换了个主!
如今,杨伊是有钱有兵,相对的也自然是有权了,京城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做主了,崇祯的政令不出乾清宫,几个不得志的官员和侥幸活命的勋贵团结在崇祯的旗帜下,抱团取暖!
京城中的事,大顺的上下自然是不知道的,本来按照逻辑,应该是有内应的,城中的投降派也不少,当然,能做自己的主人,能有决定自己投降还是不投降的,也是只有那些文官、勋贵、大太监了!
毕竟普通人只能是随波逐流,他们的力量不汇集起来,也影响不了时局,只能是那些大人物若是投降,他们自然也无从选择了,但是大人物选择坚决抵抗,他们就要想办法逃得一命了!
因此,钱还是很有作用的,特别是杨伊此时在青壮中实行每日一训,优胜者直接获得锦衣卫世职,加上吃喝无忧,粮草充足,本来惜命的百姓,也看在钱的份上,汇聚在杨伊的旗帜下了。
“陛下,臣以千里镜观之,发现……发现阜成门城楼上有明太子的六面龙旗和三军司命旗。”
杜勋首先向李自成报告。
李自成瞅着这个长相威武,却和宣府总兵王承允一起出城三十里迎降的大太监,对于这种人,李自成是不信任的,也不敢信任!
毕竟他所能给的,和崇祯给的是差远了,可是这人竟然投降他,此时李自成浓眉微皱“莫非是明朝的太子上了城楼?”
在居庸关和唐通一起投降的杜之秩插话道“陛下,朱明的太子今年只有十来岁,必不敢上城楼直面我大顺雄兵的,在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