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员,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动,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尹端见罪过减轻,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为何得减罪过,朱俊也始终没对人提起过,此事为旁人得知,朱俊仁义之名在名士口中不断得传。
于是,朱俊就得下任太守徐珪荐举为孝廉,任兰陵县令,朱俊至此走上了官道正途,朱俊还有过人的勇武和才能,时东海相又上表推荐,正好交州群盗并起,州牧、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的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
光和元年,朝廷任命朱俊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朱俊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得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到州界后,朱俊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轻易间就斩杀了梁龙,逼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
朝廷论功行赏,封朱俊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此时他已经为两千石大吏,再有功勋或者养望数年,未必不能出将入相。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朝中公卿推荐朱俊,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右中郎将,持节,与皇甫嵩共同出征。
朱俊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与皇甫嵩退守长社,波才率大兵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
皇甫嵩和朱俊二人安慰部下,并打算使用火计,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
皇甫嵩领兵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朱俊暗中联络的各地义军也已经到了,于是皇甫嵩、朱俊合兵,乘胜追击,黄巾军数万人惨遭屠戮。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俊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此后,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俊,朱俊进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奉命平定中原黄巾。
此时中原黄巾只剩下汇聚在南阳的张曼成所部了,张曼成拥众数万,杀南阳郡守褚贡,屯驻宛城数月,后任南阳太守秦颉阵斩张曼成,但宛城仍为黄巾所占,南阳黄巾大部扔在,余兵举赵弘为帅,约有十数万人之众,皆是勇士。
而朱俊和南阳太守秦颉合兵,及中原各地义军,也不足两万人,不过朱俊仍旧率军进击赵弘,从六月直到八月,绵延两月有余,始终未能取胜,朝中有人上奏,要召朱俊回京,幸得司空张温上疏劝阻,才不至于功亏一篑,朱俊之后得计,先阵斩赵弘。
不过剩余的黄巾军又以韩忠为帅,仍然占据宛城,朱俊兵少不敌,于是解散城围,扎下营垒,筑造土山,面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黄巾军全都赶赴应敌,朱俊却自率精兵五千,进攻东北,将士鼓勇,登城而入,韩忠退守小城,惊惧非常,请求投降。
朱俊拒之,放开城围,韩忠见围解,果然引军出战,朱俊乘势进击,大破其军,追击十余里,斩杀韩忠等人,黄巾余众又以孙夏为帅,还驻宛城,朱俊再攻,孙夏败走,朱俊纵兵击杀数万,至此,中原黄巾破散流离,为朱俊勇名所摄,不再反叛。
要知道,中原黄巾巅峰之时,可是也是百余万众,和青州、冀州都是一样的,可是最先平定,平定的最好的却是中原,青州的百万黄巾和冀州的百万黄巾可都是绵延了数年时间。
朱俊之名,已经勇传天下,被誉为大汉柱石,当然此时大汉柱石还有皇甫嵩,两人可被称为帝国双壁,卢植则是大儒,和他们两位奔着大将军之位有所不同。
朱俊若丧,那么中原黄巾定会再次乱起,南阳十余万被他勇名所摄,不敢反抗的黄巾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