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沿着简易的砂石公路走了一段,就看到路边矗立着两根高大的石墩柱,左边写着“瓦罕游弃所”,右边写着“丝路之门”。
这也是瓦罕走廊的大门了。
据介绍,在历史上,瓦罕走廊是中国领士的一部分,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之一,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这条通道可以出大月氏(现在的阿富汗),到达安息(现在的伊朗)。
同时,这里也是华夏文明与古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唐朝曾在此设立“葱岭守捉”,管辖包括帕米尔在内的新疆西部地区。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曾率领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了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1759年,清政府在平定准葛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后,统一天山南北,长期在帕米尔设立官驻军政守,并一直对帕米尔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现在的瓦罕走廊区域划分,是十九世纪俄国与英国在中亚博弈的结果。
阿富汗位于大陆的中心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895年,俄英双方经过争夺,最终签定了协议,将缓冲带瓦罕走廊送给了阿富汗。
1963年,中国与阿富汗将瓦罕走廊全线封闭,这条曾经繁华的丝绸通道,从此与世隔绝,变成人间净土,被世人遗忘。
前行不远,看到一块巨石,上写“东晋高僧法显经行处”。
旁边的木板上有介绍,东晋高僧法显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经过这里西行求取佛法。
归来后,这样描述葱岭当时的情况,“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由此可见当时瓦罕通道的荒凉。
再往前走不远,又有一块巨石,上写“大唐高僧玄奘经行处”。
据说著名的唐玄奘,赴天竺那烂陀寺取经东归时,就是通过瓦罕走廊的明铁盖达坂进入今日中国国境。
此后,虎永刚等几人又看到了“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经行处”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行处”,这就说明,很多外国人也是通过瓦罕通道进入我国进行传播宗教、佛法的,难怪此处又被称为“佛教之门”。
再往前走,砂石路变得狭窄起来,路边出现一个牌子,显示此处到了“公主堡”。
刘伟民笑道:“猫哥,这一路你算是和公主结上缘啦。昨天在喀什古城,西域公主招亲选中了你,现在又来到了公主堡。”
此言一出,车上几人也都大笑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