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居上宾之位。
画外音:其后不久,刘秀得知更始帝破坏高祖白马之盟,在长安大封异姓诸王,心中不喜,便将萧王之封不以为意,更暗生异志。王郎赵汉既灭,更始帝所遣军马中诸将纵兵抢劫赵地,不听中书令谢躬命令,为所欲为。刘秀听闻诸郡太守来报,非常忌恨。谢躬因见刘秀势大,渐不能制,也自心中不安,由此遣吏持节慰抚诸郡,与刘秀争取民心。
部将向谢躬献计:元帅,如今萧王刘秀忌恨我等,常怀吞并之心,其部下诸将亦都蠢蠢欲动。将军何不先发制人,发兵袭击刘秀,就而夺占赵地?
谢躬:不可。刘秀并无反状,怎可兴此无名之师,自相残杀?何况刘秀兵力强大,即便发动奇袭,我等亦无胜算,若是偷鸡不成,反蚀米粮,此非善计。
部将:则我与刘秀两支部队,在邯郸分城驻扎,其若发兵袭我,如其奈何?
谢躬:此间之危,倒是不可不防。若依公计,便当如何?
部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将军既不愿抢先下手,亦不可与刘秀共处一城。若依末将之计,不如率军离此,返回邺城驻扎。
谢躬:此为善策,便依将军。
于是传下将令,并派人知会刘秀,以扫除王郎余孽为名,率其数万大军,返回邺城。
当时邯郸虽破,但河北地区另有铜马、青犊、尤来、高湖、重连、五校、富平、获索等多股草莽势力,众达数百万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秀欲向南攻打青犊军,派人到邺城寄书谢躬。其书略云:
河北诸盗,以铜马、青犊、尤来为巨。我欲击青犊军至射犬城,必能败之。但尤来军在山阳人马得知,势必因此惊逃。若借将军强兵,截击逃散之敌,则必能使之束手受擒,建立大功,平定河北全境。书不尽言,望将军详之。
谢躬认同刘秀建议,于是同意,回书约定并肩作战。
刘秀见到谢躬回书,由是发兵,一举击败射犬城青犊军。
尤来军闻之,知道不是刘秀对手,果然向北逃窜,退守隆虑。
字幕:隆虑乃是西汉所置古县,在今河南林州,因县城之西有隆虑山而得名。
谢躬闻报,遂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驻守邺城,自己亲率诸将,前往攻打隆虑。尤来军陷入困境,反而奋力死战,势力锐不可挡。
隆虑城外一场激战,谢躬军大败,阵亡将士数千人众。
谢躬未料在此小县折戟沉沙,暗恨自己大意,在部将保护下拼命杀出重围,只率不足一千残部轻骑,败回邺城。
黎明之时,眼见邺城城楼在前,旗帜鲜明,安堵如故。谢躬松一口气,命副将前去叫城。守将陈康见是谢尚书回兵,立命开城放入。
谢躬毫无防备,率先纵马而入。刚入瓮城,便听一声呐喊,伏兵大起。
谢躬大惊,高声喝道:刘庆、陈康何在?
话未落音,旁边转过一员大将,乃是吴汉,叫道:奉萧王将令,谢躬卖国通敌,致隆虑之败,立斩不敕!
未待谢躬答话,吴汉早已手起刀落,将其斩落马下,就而取了首级。谢躬所带数百轻骑皆被埋伏士兵擒获,只得投降吴汉。
镜头闪回,邯郸城中,萧王府衙。冯异与刘秀对坐,密议军情。
刘秀:兄谓谢躬若出战尤来贼军,胜败如何?
冯异:必败无疑。
刘秀:兄据何而言此?
冯异:自平灭王郎以来,谢尚书部下诸将骄纵成性,目空一切,焉能不败。
刘秀:则我派兵前往助之,如何?
冯异:末将以为不可。
刘秀:却是为何?
冯异:大王试思,小小河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