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鲜卑兴起(4 / 8)

太兴元年,三国联合讨伐慕容廆,来攻大棘。诸将闻说,纷纷请战。

慕容廆道:高句丽、宇文、段部三国酋长因信崔毖不实之词,贪求一时之利而来,乌合之众而已,我定败之。然其军方合,锋芒正锐,欲求我速战,我若迎击,便中其计。我需稳住阵脚以待战机,三国定会心生疑惑,互相猜疑。待其军心沮丧,我再出击,必胜无疑。

于是下令,闭门不战。越旬日,三国攻城不下,军心疲惫。

慕容廆派使者送牛送酒,前去犒赏宇文部,并扬言于高句丽与段部鲜卑之众。二国怀疑宇文部与慕容廆勾结,遂各带兵退归本国。

宇文部大人宇文悉独官怒道:我当独并慕容廆国土,何需别人来分一杯羹耶!

于是引兵而进,逼近城池下寨,连营三十里。

慕容廆说道:时机至矣!

于是挑选精兵,马上派将:慕容皝为先锋在前,慕容翰引精锐奇兵为左右翼,直捣宇文部军营;某自率中军以为合后,大开城门,排列方阵向前推进,此战必胜。

宇文悉独官自恃兵众,不设防备,见慕容廆军前来,方才率兵抵挡。

前锋兵刃相接,正在难解难分,慕容翰忽率精骑冲入宇文部军营,放起火来。

宇文部众军震恐纷乱,随即大败,宇文悉独官只身逃命,士众悉数被慕容部俘获。慕容皝至其中军望台,得皇帝玉玺三纽,还城交于父王。

慕容廆不受,因派长史裴嶷送到建康,献与晋元帝司马睿。

崔毖闻说三国之兵或退或败,恐被慕容廆所恨,派兄子崔焘前至大棘城,假装祝贺。

三国使者也前来请和,皆伏地跪拜称罪道:前番来攻大棘城者,并非我等本意,皆乃崔平州从中挑拨使之然也。

慕容廆遂问崔焘:既是你叔父教三国前来消灭我,今见我胜,因何假作来贺耶?

崔焘见阴谋泄漏,心中恐惧,跪拜于地,坦白服罪。

慕容廆亲笔修书,使崔焘回报崔毖:某为使君计,降为上计,逃为下策,唯使君决之。

崔毖不愿归降慕容廆受辱,于是弃其家室,只引数十名骑兵逃往高句丽。慕容廆即命诸子引兵前往平州,尽降城内士众,将崔焘等众官家眷迁到棘城,以宾客礼节相待。

次年,高句丽侵犯辽东,欲为崔毖报仇,被慕容廆派军打败。

段部鲜卑段末波始建其国,慕容廆派慕容皝袭之,攻入都城令支,缴获名马宝物而返。

裴嶷从建康回来,带回晋元帝诏命:封慕容廆为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束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食邑一万户,常侍、单于等一并如故;持皇帝所赐世代丹书铁券,受命统辖海东一带,设置百官,设平州守宰。

慕容廆喜而拜受,此后屡与东晋太尉陶侃通信,盛赞东晋君正臣贤;并称陶侃实乃海内之望,表示愿为东晋大举北伐时北应。

闪回结束。石勒闻说慕容鲜卑受东晋之封,发兵来伐,大败而归。

咸和八年,晋朝应慕容廆北伐之请,元帝诏命朝议。

未有定论,哀报已至建康,报说慕容廆突然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东晋朝廷闻之大为惋惜,遣使赠慕容廆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公。

咸康三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史称前燕,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王。

镜头转换,按下前燕,复说代国。

却说中原大乱,早有探马报与代王郁律:晋愍帝司马邺为汉昭武帝刘聪所害;刘聪不久病死,其子刘粲即位,却被国丈靳准弑杀,靳准复被刘曜所诛。刘曜僭位为帝,都于长安;石勒称王于襄国;晋元帝建国于建邺,改称建康。天下一锅粥,前所未有之大乱也。

代王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