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集 独目暴君(2 / 8)

遣人前往蓟州,请降于前燕。

燕主慕容儁早闻姚襄英雄了得,准纳其降,并许其共抗桓温。

遂与部下群臣商议,大封诸王,以拒晋军:封太子慕容暐为中山王;慕容恪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封太原王;慕容评为司徒,封上庸王;阳骛为司空;慕容霸为吴王,慕容德为梁公。因慕容霸曾经堕马折齿,命改其名为慕容垂。

慕容垂被封为吴王,于是迁镇信都,以侍中、右禁将军录留台事,大收东北之利。

永和十一年,流民郭斁等千余人抓获堂邑内史刘仕,向姚襄投降。

东晋朝廷大受震动,任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沿江设防。姚襄于是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复进兵来攻外黄,被晋朝守将击败。

姚襄收拢散兵,复振军威,据守许昌,据河东以图关右,攻打洛阳,月余不克。

长史王亮谏道:公英略超拔天下,不可损势劳民,守此孤城。应回河北,以弘大略。

姚襄说道:洛阳四面险要,以山河为屏,用武之地也。我欲先据洛阳,然后开创大业。

不久王亮去世,姚襄悲道:天将不欲成我大业乎?何令王亮舍我而去!

镜头转换,按下中原,复说凉州。

建兴四十一年,前凉桓王张重华去世,子张耀灵继位,年仅十岁。大臣赵长、尉缉等假称桓王遗命,任张祚为持节、督中外诸军、抚军将军,辅佐国政。

字幕:张祚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张重华之兄。

张祚初封长宁侯,为人狡诈,善于奉承,与张重华宠臣赵长、尉缉等结为异姓兄弟。

赵长欲助张祚篡位,遂向太后马氏进言:张耀灵年幼,如今祸难不停,应立年长之君。

马氏乃是张重华之母,因与张祚通奸,于是听从赵长意见,令废张耀灵为凉宁侯,而立张祚。不久又派杨秋胡在东花园将张耀灵杀害,埋于沙坑。

张祚即位,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由此撕下平日伪装,露出荒淫残暴本来面目。又与张重华之妻裴氏通奸,从宫中妃妾到张骏、张重华未出嫁之女,无不奸淫。

国人相互视之以目,皆吟诵《墙茨》之诗以讽之。

永和十年,张祚采纳尉缉、赵长建议,僭号称帝,建元和平。称陛之时,遂下诏曰:

晋室失制,戎狄扰乱中华,胡、羯、氐、羌皆怀篡国之心。武公神武治乱,保全西夏,贡献财物为王室效力,旬月不断。四位祖先继承发扬,忠诚更为昭着。前受晋室封爵,天下皆知,谦虚逊让,四十年矣。今中原动乱丧亡,华夏后代无主,诸侯因九州期望无属,山岳祭祀少人主持,迫孤代行大位,以统四海之心。辞不得许,勉从众议,无奈暂承大任。待扫清二京浊秽,荡平周魏,然后迎帝回于旧都,至天阙谢罪,望与万民同始焉尔。

于是追赠曾祖张轨为武王,祖张寔为昭王,从祖张茂为成王,父张骏为文王,弟张重华为明王。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弟张天锡为长宁王,子张泰和为太子,张庭坚为建康王,张耀灵弟张玄靓为凉武侯。

张祚称帝当晚,天上有光似车盖,声若雷霆,震动城邑,大风将树木拔起。

灾异现象屡发,张祚愈加凶残暴虐。尚书马岌因切直劝谏,即被免官。

郎中丁琪不惧,上表再谏:先公世代坚持忠节,遥尊南方,保守成业,持逊五十余年。皇天保佑,士民效死,皆因先公道义高于彭昆,忠贞超过西伯,不远万里以达虔敬,持节无二心故也。故凭一州之众,抗御败坏天地之虏,军旅年发而不说疲惫。陛下虽籍大圣雄姿,继前人大业,功德不比先公,然行改朝换代之事,臣窃谓不可。华夷各族之归附大凉,义兵不远千里应赴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