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榫卯结构,华夏的智慧(1 / 2)

温陌从来不知道丹书铁券竟然还有这么一出故事。看到钱老后,只能磕一个以示敬意。

滑动屏幕,新的视频出现。

“榫卯结构,华夏的智慧。”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用石灰石和石膏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比,在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磨成细粉,现代硅酸盐水泥便诞生了。”

“水泥出现后,人们用它混合适当比例的碎石、沙子和水搅拌成混凝土。混凝土的出现开始取代传统的建造方式。”

“后来混凝土中开始绑扎钢筋,所有的高楼,桥梁,公路都大范围的采用钢筋混凝土,于是古老的榫卯木建筑便逐渐退出历史。”

“然而榫卯木制结构真的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吗?”

“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安石开始变法,为遏制建筑工程中的贪污现象,他命将作监李诫负责编撰官方建筑法规典籍。”

“目的便是规范各种设计标准,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等等。”

“李诫收集汴京当时实际工程中代代相传且沿用有效的做法,与工匠们研究,于1100年修订完成建筑学巨着《营造法式》。”

“然而由于朝代变迁,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原因,这本华夏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一度失传。”

“1919年,北洋政府官员、建筑学家朱启钤意外在江南图书馆发现这本几近失传的《营造法式》。”

“1925年,改良派代表梁启超给鹰酱宾州大学建筑系求学的儿子梁思成寄了一本书和一封信。”

“信中写道: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

大宋时空节点。

开封府垂拱殿。

新的视频出现后,赵匡胤疑惑顿起。

“榫卯结构在工业时代也有用武之地?”

印象中的后世是钢铁时代,赵匡胤实在想不到原因。

赵普等人同样迷惑不已。

等视频声音画面传来,众人差点激动得一层三尺高。

画面里赫然正在修路,而且是一条水泥马路。

他们早就对后世的道路垂涎已久,只是天幕从来没说过。

“石灰石加石膏配比?石膏不是药用吗?”

大感震惊的赵普不自觉的问出声。

所有人同样的不解。

“管那么多,赶紧让研究院去实验。”

赵匡胤倒是没有纠结这么多,他只想知道能不能搞出水泥。

“原来这就是混凝土啊。这个配比我们应该能搞出来。就看水泥了。”

赵普看到混凝土配比后,才放下之前的疑问。随后看向赵匡胤,两人四目相对时,赵匡胤有些凝重的说道:

“先由朝廷掌控,逐步再开放。”

大宋境内有多少路要修?日后又有多少人想盖后世这样的房子?这简直就是一座金矿。

况且看起来水泥混凝土这东西并不是很难研究,而石灰石和石膏很多地方都有。大宋并没有将这些山收归朝廷。

这个市场很大,但也要培育,如果此时放任民间商人进入,绝对弊大于利。

“臣这就协商制定政策,否则好事变坏事就麻烦了。”

赵普还是明白轻重缓急。一个新事物刚刚诞生,没有标准统一,任其野蛮生长并不是良策。

“另外,钢铁厂这边要开始研究如何生产钢筋了。铁轨和钢筋都放在一个部门去研究。干脆组建一个钢铁研究院。”

赵普一一应下,随即吩咐官员们对这两件事开